吟誦“長聯”話故鄉
多倫多 趙瑞蘭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副懸掛在我家鄉昆明的“大觀樓長聯”,是清代詩人孫髯翁的180字長聯,它被譽為“海內第一聯”。不僅對仗工整,詞釆華麗,蘊涵深刻,且以雲南的典型史事和昆明壯麗的景物交融一體!主題深化:
上聯寫空間、景界,重在“看”,描繪滇池與四圍景物,文字優美、氣魄宏大;
下聯寫時間、曆史,重在“想”。追朔曆代王朝征剿雲南史事,委婉沉鬱、意境蒼涼。
不論走到哪裏,每憶起這副“長聯”,家鄉那莽莽蒼蒼,縱橫交錯的山脈就會呈現在我的腦中;那一碧萬頃、煙波浩淼的“五百裏滇池”,立即“奔來眼底”。
12 |
當你踏上昆明的土地,就會看到田野裏、山坡上、公園中,處處萬紫千紅,芬芳馥鬱,茶花、梅花、玉蘭、海棠、蘭花、緬桂、櫻花……數不勝數,就是走進大街小巷,名目繁多的盆花異卉,也會從陽台上、玻璃窗外,向你引頸張望。素有“雲南茶花甲天下”美稱的茶花,更是遍及雲南各地,漫山遍野火紅一片,一樹萬朵。
緊傍城區的西山、滇池,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滇池,既有內湖的撫媚,又有大海的壯闊。周圍河道縱橫,既有漁田之利,舟楫之便,又有點綴風景,調節氣候之妙。在滇池畔,青山環抱尤以西山清秀,它綿亙數十裏,形成美人臥波之狀。山中古道盤旋,林木幽深,寺觀隱現,別具雅趣。山頂的龍門石雕,全長一百多米,石窟、石道、石佛像、石匾聯、石幾案,全部工程係父子二人,(父逝後子承父誌)相繼攀懸崖石岩,雕鑿而成。費盡了一生精力的石雕,最後當雕鑿佛像“魁星點鬥”手中的筆時,不慎把石筆鑿斷,兒子遺憾、傷心至極,從龍門跳下身亡。至今,魁星手中握著一隻竹筆,觀者無不為之惋歎!
當你置身龍門,上仰危崖,下視深淵,頓覺驚心動魄。放眼滇池,水天一色,白帆貼波,鷗鳥遨遊,又感心曠神怡。
緊依滇池的“大觀樓”,亭台水榭,曲欄回合與滇池自然合抱。孫髯翁的長聯就懸掛此處,根據史料,作者孫髯翁,單名髯字,號頤安,性喜植梅,曾自鐫一小方印,號“萬樹梅花一布衣”。
髯翁非雲南人氏,祖籍為陝西三原,其父為清朝武官來滇供職,遂隨父前來,定居昆明。他自幼聰穎,才氣超群,喜習詩文。因目睹科舉黑暗,無意仕途,廣交詩人墨客,吟誦揮毫。
在文禁森嚴的雍幹時期,把胸中感慨傾注於一百八十字的“大觀樓長聯”中,一時轟動文壇。晚年的他寓居昆明螺峰山咒蛟台(今圓通寺內),以卜卦為生,改號為“咒蛟老人”。乾隆三十六年,其女婿迎孫髯翁前往彌勒縣。並在那裏授徒,桃李滿門,但不久病逝。
孫髯翁之墓,現在彌勒縣城西大街,墓為圓形石砌,墓碑正中直鐫“古滇名士孫髯翁先生之墓”,兩側立石柱鐫有楹聯,上聯為:“古塚城西留傲骨”,下聯為:“名士滇南有布衣”。
一代文人在昆明留下了不朽傑作,也在雲南留下了他的仙風傲骨,以示後人。正如彌陽貢生所撰楹聯:
“讀大觀樓一聯,膾炙人口久矣,就萍天葦地,濡染筆墨生輝。布衣有何能?幾曆昆池劫灰,常圖不磨文字;
出挹爽門半裏,追繞馬鬣依然,歎斷碣殘碑,滅沒名流不少。吾儕非好事,一存滇西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