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八五一年第一次倫敦世博會以來,世界各國已經相繼舉辦過四十屆世博會。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手裏正拿著一份曆屆世博會的舉辦名單,因為我很想從中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名單上,美國出現了十二次,名列榜首。由於至今能盈利的世博會還屬鳳毛麟角,因此這個數字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那時的美國著重的主要還是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而不是經濟收益。第二名是法國巴黎,占了七屆。世博會的開山鼻祖英國也在倫敦舉辦了三屆。日本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到如今也舉辦過三屆,與英國打個平手。餘下的十五屆中,比利時,加拿大,西班牙等各舉辦了兩屆,而奧地利、荷蘭、匈牙利、澳大利亞、意大利、韓國、葡萄牙和德國等國家都隻舉辦過一屆。加上馬上就要在中國拉開帷幕的上海世博會,一共四十屆。
如果從舉辦的國家以及舉辦的時間來看,我們也許能看出更多的倪端來,這些國家在舉辦的當時正是處在一個風華正茂,欣欣向榮的上升期。因此非常希望通過世博會讓世界了解他們,同時也讓本國人民了解自己、認識別人。
舉辦世博會不像奧運會那樣,時間短,參加的人數有限,所以投資也相對要少。世博會至少要開放三個月。實際上,絕大多數世博會正式的開放時間都在六個月上下。其中一九六四年的紐約世博會,從開始到結束持續了兩年,對外開放的實際天數竟有三百六十五天之久。
由於周期長,參觀人數多,可想而知,當主辦國能有機會在自己的家裏邀請這麽多的客人來做客,並且互相展示自己的成就和文化時,同時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實力,那簡直是天方夜談。
關於中國參加曆屆世博會的情況,下麵這些數據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它們都與美國和中國有關,現在列出來與大家共享:中國第一次正式以官方的名義參加的世博會是第一次美國世博會,即一八七六年的費城世博會。中國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一次世博會是一九一五年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世博會,那一次世博會上中國的產品共獲得了兩千多個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最後一次參加的世博會是一九三九年的紐約世博會。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各種原因,中國就沒有再參加過世博會。直到中國重新采取開放的姿態,與美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大使級的外交關係以後,才於一九八二年正式參加了美國的諾克斯維爾世博會。雖然諾克斯維爾是一個人口隻有十八萬的小城。但是,中國館在世博會上所引起的震動,要遠遠地超過一九一五年的巴拿馬世博會。中國脫離世界太久,世界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可喜的是,中國終於重新回到了久違的世博會,回到了世界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