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人稱花都,是一個充滿了濃鬱文化氣息的浪漫城市。每一個去過巴黎的人,都會讚同這一說法。殊不知,巴黎的風情之所以能讓全世界驚歎,巴黎世博會功不可抹。
要是讓我來評價曆屆的巴黎世博會,我就會這麽說:“巴黎世博會造就了巴黎的風韻”。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絲毫沒有忽視法蘭西民族那血液裏的浪漫基因,我隻是認為要是沒有巴黎世博會,我們也許不知道羅丹和莫奈;不了解梵高和畢加索。
正是一八五五年的巴黎世博會率先開辟了藝術館,向全世界展示人類的文化結晶。這一創意以及對人類所作出的貢獻也許是第一屆倫敦世博會所始料不及的。自此以後,曆屆的世博會就摒棄了隻展示工業成就的做法,而將文化經典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在第一次巴黎世博會上,人們首先見到了薩克斯管這一樂器,發明這一樂器的比利時音樂家的現場表演,打動了世博會上的每一位聽眾。在磁性十足的薩克斯管那輕柔的傾訴中,藝術館裏流動著彩影霓裳,一位英國的宮廷裁縫正在展示他為法國上流社會所設計的服裝。從那時候起時尚就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
一八六七年的巴黎世博會又讓芭蕾、音樂、葡萄酒和鑽石等走出了宮廷,成了廣大中產階級的崇尚對象。
一八七八年的巴黎世博會恰逢法國大文豪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紀念日,世博會為此專門召開了文化講壇,宣傳法蘭西的文學藝術成就。這一屆巴黎世博會不僅讓雨果、巴爾紮克等一大批法國作家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人們還第一次接觸到了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作品。
一八八九年的巴黎世博會更是破天荒地改變了巴黎的一貫形象。當人們見到法國的建築師埃菲爾特地為法國大革命勝利一百周年和巴黎世博會這一雙重節日所設計的鐵塔屹立在塞納河畔時,驚訝和讚許,嘲笑與反對的聲浪反而讓巴黎的名聲更加大噪。如今的埃菲爾鐵塔簡直就是巴黎的象征,沒有埃菲爾鐵塔的巴黎是不可想象的。
這一次的世博會還首次展出了法國雕塑家羅丹的“吻”。這是羅丹受到意大利詩人但丁的長詩《神曲》的啟發而創作的雕塑。這一件作品讓世界開始認識了羅丹。
為了迎接二十世紀的新曙光,巴黎又創辦了一九零零年的世博會。這一屆世博會的結果是羅丹被公認為歐洲文藝複興以後最傑出的雕塑家,莫奈被奉為世界印象之父,而梵高則從一個生前隻賣出過一幅畫的窮酸畫家,一躍成為後印象主義畫派的創始人。
二十世紀以後,巴黎又陸續舉辦過兩次世博會,一九二五年巴黎世博會推出的新裝飾藝術思想至今還影響著當代的建築設計風格。而一九三七年的巴黎世博會更是一次現代藝術的盛會。這一次世博會從根本上改變了西班牙立體主義的畫家畢加索的命運。畢加索成了世界文化史上少有的能在生前就看到自己功成名就的大藝術家。若是沒有巴黎世博會,這麽多的文化記憶早就已經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