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難民最後沒批,成了homeless靠shelter吃住, 每月也給發800多$零花錢。加拿大真的是個很人道的國家,所以沒人打槍,雖然這麽做下去的持續性有點令人擔憂。
平均等50個月!難民一家被迫分離7年,怒告加拿大政府
在加拿大,難民獲批後卻遲遲無法和孩子團聚的悲劇,正在走向司法審判台。
近日,一名來自布隆迪的人權活動者Thomas Ndayiragije與兩名子女正式向加拿大政府發起集體訴訟,指控移民部長期拖延處理海外家屬的永久居民申請,導致難民家庭被迫分離多年,嚴重侵犯安全與平等權。

五年前,Thomas因在東非遭迫害,不得不隻身逃往加拿大。他的四個孩子沒有護照和簽證,無法同行,隻能滯留南非。
即便Thomas在2019年獲得“受保護人士”身份,加拿大政府依舊拒絕為他的孩子簽發旅行文件,必須等永久居民申請獲批才行。
結果,一家人整整分離超過五年。
期間,孩子在南非被同學辱罵、霸淩,學校也袖手旁觀。Thomas隻能把孩子轉入私校,經濟壓力更重。而他在加拿大一邊打兩份工,一邊每天堅持兩次電話“遠程養娃”,一直活在焦慮與自責中。
“錢不能代替父母,但在那種情況下,沒有錢根本撐不住。我必須工作,把錢每周寄過去。”這位53歲的父親說。“他們受傷了。有些傷,是無法治愈的。”
為了維持家庭,他負債累累,患上抑鬱和焦慮。
直到2023年,他的孩子們終於拿到加拿大簽證,與他團聚。然而多年分離已留下深深的裂痕,他甚至需要心理谘詢來重新建立親子關係。
“我覺得自己被係統邊緣化了。”他說,“我不希望任何人再經曆這些。”
如今三個孩子已在加拿大上大學,但Thomas仍心有餘悸:“我能發聲,但還有成百上千的人經曆同樣的不公,他們卻無法說話。”
目前,Ndayiragije與其中兩個孩子Emmanuel和Doretta成為一樁擬議集體訴訟的首席原告。他們控告加拿大政府:其政策與做法存在歧視,明知會導致受保護人士長期無法與家人團聚,卻仍侵犯了他們迅速團聚的權利。
訴訟聲明指出,截至今年8月,海外家屬的永久居民申請需要平均50個月處理時間。而在此之前,父母本人逃離家園、等待難民聽證、獲得庇護等流程又要再加37個月。實際家庭團聚總等待時間超過7年。
這起訴訟仍在等待安省高等法院認證,要求法院裁定聯邦政府違反了原告在《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中的安全和平等權,並要求賠償和補救措施。
擬議集體訴訟的成員包括:所有因永久居民申請提交日期起6個月以上未能與父母團聚的現任或前任難民家庭。目前具體人數尚未確定。
移民部以隱私與案件在審理由由拒絕評論。
原告律師之一Louis Century表示,《移民與難民保護法》明文強調應“促進家庭團聚”,以幫助難民融入社會,但現實完全背道而馳:“隨著時間推移,難民家庭長期分離的問題隻會越來越嚴重。平均50個月的分離,是國家強加於難民家庭的痛苦。”
另一名原告律師Erin Simpson也表示,移民部的政策具有歧視性,並未認識到分離對這些家庭造成的嚴重不成比例的傷害。
“與孩子分離會削弱難民父母在加拿大安家的能力。”她說,“我親眼見過此政策對父母和孩子造成的悲痛影響。”
本月早些時候,聯邦政府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一次性給予11.5萬名“已經在加拿大境內”的受保護人士永久居民身份,但是否會幫助那些仍滯留海外、與父母分離的孩子,目前仍不明朗。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永久解決方案,而不是權宜之計。”Century說。
事實上,加拿大難民委員會多年來一直要求政府把家庭團聚處理時間設為 一年標準,早在2017年就被議會提出建議,但至今仍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