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經濟與製造業就是三個地方,東亞、北美、歐洲。橋水基金報告認為,世界正向現代重商主義轉變,政府在引導經濟以最大化國家財富、力量和自給自足。而能源是這一轉變的關鍵,確保廉價且充足的能源對國家競爭力很重要,最近人工智能競賽凸顯了能源的關鍵作用。評估中美歐的能源電力供應,可以看出各地區的競爭優勢與短板。東亞的日本韓國能源依賴進口,情況比歐洲還差得多,能源競爭力要看中國。
2. 圖一,油氣能源是美國優勢。依靠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優勢,美國油氣產量超過沙特與俄羅斯50%,已經從化石能源進口國,轉為淨出口國。中國依賴進口油氣,依賴本土煤炭資源。歐洲生產油氣比中國多,但進口油氣占能源需求的50%,因為用煤不多。歐洲在可再生能源占比方麵占優,有約20%,但是中國光伏風電生產優勢巨大,美歐都需要進口清潔能源生產設備。
3. 圖二,美國通過增加天然氣發電,2010年以來燃煤發電大幅減少,能源結構有所優化,這是最大變化。圖中FF是指化石燃料,可以看出美國油氣資源優勢很大,轉為淨出口國。美國風電光伏清潔能源,即將超過燃煤,可再生能源也有一定發展。總體來說,美國能源優勢是,油氣自給自足、煤炭自給自足、核能有一定自給自足能力(退化中)。美國能源劣勢是,光伏風電清潔能源不具備自給自給能力,需要從中國進口,依賴中國稀土。但美國有一個超級大的劣勢,電網能力太差。沒有特高壓傳輸技術,發電設備交期時間太長,大型變壓器交貨時間長達143周(中國48周),圖三美國發電廠接入電網要等60個月。
4. 圖四,中國極為依賴煤炭,化石能源生產還加速了。能源進口開始下降,表明中國能源獨立的決心,對油氣資源進口十分依賴,但進口來源分散。中國太陽能風電、核電、煤炭都自給自足,能源問題總體解決得不錯。中國最大優勢是電網,是電網規模化和部署的領導者。圖五,依靠電網優勢,中國發電量達到美國2.5倍,年裝機量遠超美國。美國不是不會建發電廠,而是上不了網。
5. 圖五,歐洲情況糟糕,表麵上清潔能源上升,其它能源下降,但情況都不太好。清潔能源歐洲無法自給自足,僅有一定風電設備供應能力,嚴重依賴中國。核能雖然法國有技術,但其它國家要廢核。石油天然氣嚴重依賴進口,從俄羅斯轉向美國折騰很大。隻有煤炭算是自給自足,但用量持續下降。歐洲電網技術也落後,投資不足,發生了西班牙大停電等事故。總體而言,歐洲能源問題嚴重到要崩潰了,讓企業苦不堪言,要跑路了。圖六,歐洲國家電價高到沒法接受了。盤點能源,就能看出歐洲經濟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