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在 SSO 中心第 144 炮兵師服役一年後從一名列兵變成了一名炮兵指揮官。
在平民生活中,他是一名景觀設計師--在某種程度上他仍然如此,因為火炮與其他火炮不同,它改變了敵人的景觀。
Pokrovsk direction: Bohdana destroys enemy targets.
— MAKS 25 (@Maks_NAFO_FELLA) November 15, 2025
Jack went from a private soldier to a gun commander in a year of service in the 144th artillery division of the SSO center.
In civilian life, he was a landscape designer - and to some extent he remained so, because… pic.twitter.com/49Cxibqb3c
2S22 Bohdana(烏克蘭語:2С22 «Богдана»)是一種烏克蘭開發的一種155毫米北約標準口徑輪式自行榴彈炮。它安裝在一輛KrAZ-6322 6×6底盤或是一輛太拖拉815-7 8x8底盤上。擁有一個帶裝甲的駕駛艙和大約20枚炮彈的儲藏空間。該榴彈炮的最小射程為780米,使用通常彈藥的最大射程為40公裏,使用火箭增程彈的最大射程為50公裏。平均射速為每分鍾六發炮彈。
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出現的是烏克蘭國產“博赫達納”4.0自行榴彈炮。“博赫達納”4.0采用的是太脫拉“不死鳥(Phoenix)”底盤,並在駕駛艙外側覆蓋了鐵絲網屏蔽裝甲,提高防禦FPV自殺式無人機和無人機空投小型彈藥的效果。
一名炮兵正在測量坐標,做射擊前的準備工作。盡管自行榴彈炮有GPS定位功能,但在前線GPS信號經常受到幹擾的情況下,傳統的光學設備還是很有必要的。
這個射擊位置儲存有彈藥,看來是一個預設陣地,一名炮兵正在為彈丸安裝引信。
炮手坐到炮身左側的座椅上,他正在對目標進行預瞄準。注意照片右側豎立著的多根天線,這是多頻段幹擾裝置,用來幹擾附近區域的無人機。
一名炮兵打開炮閂,等待裝填彈藥。這種榴彈炮采用立楔式炮閂,有利於提高射擊速度,但閉氣效果不如螺式炮閂。
155mm炮彈采用分裝式彈藥,先裝入的彈丸會被炮閂頂部的三角形彈出裝置頂住不會下落,然後裝填手使用一根木製裝填杆將其推進炮膛,讓彈帶與膛線接觸。據一位前炮兵說,這個動作很有技巧性,需要保證彈帶嵌入膛線,又要避免嵌入過多。“博赫達納”4.0炮身右側配備了自動裝填裝置,不會由炮兵使用裝填杆推動彈丸,但藥筒仍然需要由炮兵手動裝填,好在藥筒重量較輕,操作還算輕鬆一些。
裝填完畢,炮手需要對火炮進行精瞄,修正裝填過程中造成的偏差。
盡管烏克蘭國產“博赫達納”係列自行榴彈炮配備的是北約標準的155mm/L52榴彈炮,卻安裝的依舊是蘇聯風格的兩室型炮口製退器。
一名炮兵手握拉火繩等待炮長的命令。
火炮正在射擊,炮身左側的炮手已經離開,說明這輛自行榴彈炮已經完成射擊,準備開始轉移。
尾部的整體式駐鋤升起,放下時不僅可以將後坐力傳導給地麵,還能為炮兵提供一個操作平台。如法國“凱撒”等卡車炮都采用類似的設計。

烏克蘭的目標是,到2025年中期,列裝300多輛“博赫達納”自行榴彈炮,這反映出其軍隊作戰和武器生產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為20~25個炮兵營配備國產北約標準的自行榴彈炮係統。烏克蘭還設定了每月8~10輛自行榴彈炮的生產速度,預計年產量為96~120輛。
“博赫達納-B”牽引式榴彈炮。
同時,烏克蘭還推出了一款名為“博赫達納-B”的牽引式榴彈炮,該炮使用經過大幅改進的蘇聯2A36“風信子-B”152mm榴彈炮的炮架,並安裝了“博赫達納”155mm 52倍徑炮管。烏克蘭軍隊裝備這種牽引式榴彈炮是為了提高北約標準火炮的數量,而無需依賴昂貴的8×8卡車。首次實戰部署於2024年底,裝備烏克蘭國土防禦部隊和預備役炮兵團。
“博赫達納-B”牽引式榴彈炮需要大馬力牽引車拖曳。
這種牽引式榴彈炮采用手動操作,缺乏自動裝填係統,由KrAZ卡車或繳獲的俄羅斯Ural-4320牽引車拖曳。雖然機動性較低,但它們提供了戰略縱深和經濟高效的遠程支援火力。自行式和牽引車火炮共同支持了烏克蘭減少依賴進口火炮的既定目標,並使係統兼容性和日益增長的國產155mm彈藥生產相一致。
丹麥出資製造的“博赫達納”4.0自行榴彈炮。
截至2024年底,“博赫達納”係列的產量已經超過150輛,其中大部分是采用“不死鳥”底盤的“博赫達納”4.0,這種自行榴彈炮以半自動裝填係統和堅固的裝甲駕駛艙而聞名。然而,由於生產限製,尤其是卡車底盤等進口部件方麵,“博赫達納”的多樣化發展促使其轉向多種底盤解決方案。除了太脫拉“力量”和“不死鳥”卡車底盤之外,早期的“博赫達納”原型車采用了KrAZ-6322 6×6卡車底盤,而在2023年對改裝蘇聯卡車的混合動力方案也進行了評估。
部署在前線的“博赫達納”3.0自行榴彈炮。
烏克蘭製造商確認,其正在交付的與所有底盤型號兼容的裝甲駕駛艙,目標是保持每月8~10套的交付速度。生產線主要分布在兩個工廠:一個用於生產炮管和炮身,可能位於烏克蘭中部;另一個用於最後組裝和底盤集成,據報道位於烏克蘭西部。這樣分散布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遭遇俄羅斯導彈襲擊的風險。
烏克蘭“暴風雨”火箭炮,其底盤和裝甲駕駛艙與“博赫達納”3.0自行榴彈炮有較高的通用性。
“博赫達納”5.0與之前裝備的3.0和3.1型有著明顯的區別,後者采用了經過大幅改裝的“暴風雨”火箭炮底盤,並配備了從捷克進口的“美洲獅”L2裝甲駕駛艙。這種捷克駕駛艙具有獨特的棱角外形,車頂安裝多組潛望鏡,並帶有集成在保險杠內的車燈組。然而在2023年,烏克蘭政府表示,進口的“美洲獅”L2裝甲駕駛艙將預留給“暴風雨”火箭炮生產線。

“博赫達納”3.0自行榴彈炮采用的“美洲獅”L2裝甲駕駛艙很有特色。
“博赫達納”5.0的駕駛艙頂部呈現不同的線條,並且也沒有“美洲獅”的標識,這表明它是烏克蘭生產的型號。烏克蘭製造商此前曾負責為“博赫達納”係列其他型號製造裝甲駕駛艙,並在澤連斯基視察和2023年夏季以來的媒體報道中顯示了生產狀態。從捷克駕駛艙轉向烏克蘭國產型號,可能是為了減少受製裁和進口限製的影響,而采取的國內自主生產的方式。
“博赫達納”4.0自行榴彈炮采用太拖拉“不死鳥”底盤。
另一個主要區別是底盤型號。“博赫達納”4.0幾乎完全采用太拖拉“不死鳥”8×8卡車底盤,其特點是更具有民用風格的設計,集成了儀表盤,軍用特征相對不那麽明顯。而“博赫達納”5.0則采用更堅固、更具軍用風格的“力量”8×8底盤,這種底盤配備了加固的懸掛係統,具有更高的離地間隙和更強的軸載荷能力,因此能夠適配諸如榴彈炮和自動裝彈機這類較重的模塊。
“博赫達納”5.0自行榴彈炮采用與暴風雨火箭炮相同的太拖拉“力量”底盤,有助於簡化供應鏈。
這一改變可能反映了不斷變化的供應鏈:烏克蘭采購官員證實,到2024年底,“不死鳥”底盤已經供不應求。此外,“暴風雨”火箭炮係統采用的就是太拖拉“力量”底盤,從而促進了供應鏈的整合。2024年底,第二批“暴風雨”火箭炮就使用了相同的底盤,這可能表明采用了一份標準化的采購合同,或者對剩餘的底盤進行了重新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前保險杠和後視鏡的位置,加上平頂外形,表明這是“力量”的改進型而非“不死鳥”或“地球(Terra)”係列。
“博赫達納”5.0後部配備了手動展開的反無人機屏蔽網。
“博赫達納”5.0首次安裝了手動展開的反無人機屏蔽網,該網安裝在裝甲駕駛艙正後方的方形框架上,似乎可以覆蓋炮尾區域和部分後車身,可以在火炮裝填時提供保護。支撐框架由四個框架支撐,並由柔性繩索保持外形。這一設計在2023年以後的烏克蘭坦克和步兵戰車上廣泛使用,旨在防禦FPV自殺式無人機的襲擊。
“博赫達納”5.0配備了機械裝填臂,加快了裝填速度。
“博赫達納”5.0在屏蔽網後方還配備了一個機械裝填臂,這表明平台後部進行了重新設計。與早期的“博赫達納”4.0不同,該裝填臂似乎能夠從附近的保障卡車或地麵裝填炮彈,從而加快裝填速度,並減少炮組人員的暴露時間。此前的“博赫達納”自行榴彈炮完全依靠半自動裝填係統,每發炮彈都需要兩到三名炮兵手動操作。
“博赫達納”自行榴彈炮係列配備155mm 52倍徑炮管,可以發射北約標準彈藥。
根據已知的技術和作戰規格推測,“博赫達納”自行榴彈炮使用的155mm 52倍徑炮管,可以兼容多種北約標準彈藥。已確認投入戰鬥的炮彈包括M107高爆彈、M795火箭增程彈、M549A1火箭增程彈、BONUS攻頂子母彈和M982“神劍(Excalibur)”GPS製導炮彈。烏克蘭炮兵部隊發布的視頻還顯示,該炮發射德國DM121炮彈,並至少發射了兩次來自南非的V-LAP增程彈。此外,烏克蘭軍隊還獲得了印度製造的155mm炮彈,很可能來自印度軍械廠委員會或巴拉特鍛造廠。
沉重的155mm炮彈,隻有配備自動裝彈機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作戰能力。
據報道,烏克蘭自主研發的火控係統(FCS)能夠整合無人機瞄準係統和反炮兵雷達數據,從而提高射擊精度。該數字係統集成了GPS、慣性導航和實時彈道修正技術。“博赫達納”炮組通常由三名成員組成:駕駛員、車長、炮手,第四名成員駕駛保障車輛進行彈藥補給。“博赫達納”5.0的反無人機屏蔽網和機械裝填臂可能會提高其生存能力,並在戰鬥條件下實現略高的持續射速。

在前線作戰的“博赫達納”3.0自行榴彈炮。
烏克蘭軍隊在赫爾鬆和紮波羅熱攻勢,以及頓巴斯的炮戰中廣泛使用了“博赫達納”自行榴彈炮,展現出比蘇聯2S3“金合歡”152mm自行榴彈炮更出色的射擊精度和機動性。例如,在紮波羅熱和巴赫穆特地區的戰鬥中,“博赫達納”自行榴彈炮曾攻擊48千米外的俄軍炮兵和指揮所進行了精確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