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遷出中國,供應商最遲 2027 年終止中國采購, 一場北美供應鏈大地震

本帖於 2025-11-13 13:00:3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amico 編輯

完全遷出中國,一場供應鏈大地震

2025 年中美貿易戰升級背景下,通用汽車已要求供應商最遲 2027 年終止中國采購,將北美生產車輛的供應鏈完全遷出中國,這是其提升供應鏈韌性的戰略舉措,呼應美國投資號召。

此舉早於 2024 年底啟動,因貿易戰更趨緊迫,雖中國在部分汽車零部件領域占主導地位,轉移供應鏈成本高、難度大,但行業內已有相關轉移趨勢。

一、驚雷炸響:通用下死令,2027年前清場中國零部件

當數千家供應商收到通用汽車的“最後通牒”時,全球汽車業的神經被狠狠攥住——這家美國汽車巨頭正揮起供應鏈“手術刀”,誓要將中國零部件從自己的產業版圖中徹底剔除。2027年的 Deadline 如高懸的利劍,宣告著一場跨度三年的供應鏈大遷徙正式進入倒計時,其決絕程度堪稱行業近十年未有之變局。

這不是空穴來風的試探,而是箭在弦上的總攻。早在2024年底,通用的指令已在核心供應商中悄然傳遞,2025年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則徹底點燃了導火索。從電池材料、芯片到照明組件、定製模具,這場“清場行動”覆蓋的範圍遠超此前的預期,打破了外界對通用僅針對高敏感部件的猜測,其目標隻有一個:讓中國供應鏈從北美生產體係中徹底“消失”。


 

通用CEO瑪麗·芭拉口中的“供應鏈韌性”,在此刻露出了鋒利的獠牙。當“低成本采購”讓位於“政治安全優先”,這家百年車企用最激進的姿態,給全球製造業上了最殘酷的一課——地緣風暴麵前,沒有永遠的供應鏈夥伴,隻有隨時可調整的利益棋局。

 
 

二、困局難破:中國鏈的“羈絆”與美國夢的代價

通用的“壯士斷腕”聽起來悲壯,執行起來卻滿是荊棘。中國供應鏈不是說拆就能拆的“積木”,在照明電子、精密模具等領域,中國早已構建起難以替代的產業生態,就像一張滲透到毛細血管的網,強行撕裂必然帶出血肉模糊的代價。美國零部件供應商協會主席的直言,道出了行業的集體焦慮:不是不想換,是根本找不到能無縫銜接的替代者。

 

為了這場“政治正確”的遷徙,通用早已砸下真金白銀:與美國稀土企業綁定,在內華達州圈下鋰礦,試圖在電池原材料上實現“自給自足”。但這種“另起爐灶”的成本有多驚人?業內估算,僅基礎零部件的替代成本就可能推高整車製造成本15%以上,最終要麽轉嫁給消費者,要麽吞噬企業利潤。

這場供應鏈的“去中國化”,本質上是地緣博弈碾壓市場規律的悲劇。當通用們為了迎合政治風向,親手斬斷與全球最完整供應鏈的聯係,所謂的“抗風險能力”或許隻是鏡花水月。中國供應鏈的韌性,從來不是靠單一企業支撐,而是數十年產業積累的必然結果。通用揮出的這把刀,究竟是斬斷了風險,還是斬斷了自己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答案,或許比2027年的 Deadline 來得更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