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球汽車製造商為芯片短缺焦頭爛額之際,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從歐洲傳來。據彭博社11月7日報道,荷蘭政府準備放棄對中國芯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的控製權,前提是中國允許恢複芯片出口。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中荷芯片爭端,似乎終於看到了緩和的可能性。

這個消息來得正是時候。自從9月底荷蘭政府強製接管安世半導體以來、全球汽車供應鏈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安世半導體雖然不像台積電那樣名聲在外,但它生產的功率半導體芯片卻是汽車電子係統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從發動機控製到安全係統,幾乎每個關鍵部位都需要這些小小的芯片。一旦供應中斷,整條生產線都得停擺?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中國的反應也很迅速。10月4日,中國商務部就宣布禁止安世半導體從中國出口芯片,理由是荷蘭方麵的行為"嚴重損害了中方企業的合法權益"。這一招可以說是打蛇打七寸。安世半導體雖然總部在荷蘭,但大部分生產能力都在中國,特別是廣東東莞和上海的工廠,承擔著公司絕大部分的封裝測試業務。沒有中國工廠的產品,安世半導體就相當於被砍掉了雙手。
接下來的劇情更加魔幻。安世半導體中國區直接宣布不再受荷蘭總部控製,表示庫存充足可以供應客戶到2025年底。而荷蘭總部則發布聲明稱,無法保證10月13日之後從中國工廠出口的產品質量和真偽。更絕的是,荷蘭方麵還停止了向中國工廠供應晶圓,據說欠款已經達到10億元。這簡直就是一出現代版的"左手打右手"。

Ads by

安世半導體雖然不是最大的芯片公司,但它在功率半導體和模擬芯片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些芯片看起來技術含量不如先進製程的處理器那麽高,但對汽車工業來說卻是命門所在。現代汽車平均需要上千顆芯片,其中相當一部分就來自安世半導體。
歐洲汽車製造商對此尤其敏感。他們剛從疫情期間的芯片荒中緩過勁來,好不容易生產恢複正常,現在又要麵對新一輪的供應中斷。大眾、寶馬、奔馳這些德國車企都高度依賴安世的芯片,一旦斷供,不僅新車生產會受影響,連售後維修都成問題。有業內人士估計,如果這場糾紛持續下去,可能會讓歐洲汽車業損失數十億歐元。

現在荷蘭政府主動釋放緩和信號,顯然是權衡利弊後的理性選擇。據知情人士透露,隻要中國再次允許安世半導體從中國出口芯片,荷蘭就準備暫停那個賦予政府特殊權力的部長令。注意,這裏用的是"暫停"而不是"取消",說明荷蘭還是留了一手,並沒有完全放棄控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