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顯示各國工程師總數,在1991~2025年之間的變化。中國1995年超過韓國,1999年超過日本,2015年超過美國

本帖於 2025-11-06 12:29:5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thore 編輯

所有跟帖: 

俄羅斯工程師的總數非常高,但是與我們印象中俄羅斯1991年以後在科學和工程上的成就不相符合,所以我有點不太相信。 -thore- 給 thor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26:19

如果數字沒錯,那“中國工程師數量遠大於美國,所以發展快"就未必成立。 -Uusequery- 給 Uusequer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28:54

一個40歲左右20年經驗的工程師,生產率遠超22歲才畢業的工程師。所以2015年中國工程師總效能遠低美國。 -thore- 給 thor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31:21

同樣,一個30歲10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在美國成熟的團隊裏的效能,遠超在中國新組建的團隊的效能。再加上體係經驗的積累 -thore- 給 thor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33:29

這有啥不好理解的。工程師多也要有用武之地啊。所以真正的工程人才實力是工程師人數乘上項目數。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171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3:12:22

現在初級工程師已經被AI取代了,逐漸地連中級工程師也在被AI取代當中。 -大觀園的賈探春- 給 大觀園的賈探春 發送悄悄話 大觀園的賈探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31:41

AI本身也是需要工程師來建立的。如果說現代社會更取決於頂尖的工程師,那麽就像金字塔,沒有中低層工程師的基礎,也不會有高層 -thore- 給 thor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34:56

但是數量已經不重要了。你把你的夢想建築在工程師數量上注定會是黃粱一夢。 -大觀園的賈探春- 給 大觀園的賈探春 發送悄悄話 大觀園的賈探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37:01

自有工程師的那天, 中國的都比韓國多 -波段王- 給 波段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35:04

這個視頻信息量非常大。比如德國的工程師總數,1991年排第4,以後排名不斷下滑,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德國科技水平相符合。 -thore- 給 thor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6/2025 postreply 12:37: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