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新華社”罕見於26日、27日連2天發布署名“鍾台文”的評論文章談台灣,由於此筆名代表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層級的對台工作最高權威意見,引發各界關注。
鍾台文27日發表的評論題為“兩岸關係發展與統一利好”,該內容提到,統一後將實行“愛國者治台”,此說法等同比照香港的“一國兩製”。有學者分析,北京史無前例推進對台政策,台灣需要思考如何因應。
這段時間以來,陸方對台動作不斷,包括中國外交部提出“2758號決議立場文件”破除台灣地位未定論;國台辦開設繁中臉書帳號繞過民進黨政府直接與台人互動;中國人大立法設立“台灣光複紀念日”;中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25日在“紀念台灣光複八十周年大會”中發表兩岸統一後台灣有“7個更好”,加上鍾台文連2日在新華社發表署名文章,讓人感覺整個對台係統已經“動了起來”。
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從未改變
新華社26日發表“鍾台文”評論文章,題為“台灣問題的由來與性質”,從曆史文化論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該內容提到,台灣自古屬中國,中華民族在台灣拓墾、繁殖,中華文化在台灣生根開花、花繁葉茂。1895年,日本透過《馬關條約》這項不平等條約非法竊取了中國台灣及澎湖列島。但1945年中國從法律和事實上收複了台灣,台灣光複、回歸中國,其地位問題已徹底解決。
該文強調,雖然海峽兩岸長期政治對立,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
該文表示,隻要不分裂國家,隻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雙方完全可以坐下來對話溝通,化解矛盾,累積互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翻開新的一頁,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凝聚共識。

新華社罕見連2日發表署名“鍾台文”的評論文章,強調台灣屬於中國、統一後對台灣有利。外界憂心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否將拍板對台灣啟動新一輪措施?圖為中共第20屆四中全會,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等坐在主席台上。(新華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連續輔佐了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代中共中央總書記,被譽為“三朝國師”。(美聯社)

蔣中正夫婦與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中合影,開羅宣言要求日本將竊占自中國的領土均歸還中國。(拍攝自國史館開羅宣言70周年紀念特展)
統一後實行“愛國者治台”
鍾台文27日評論文章題為“兩岸關係發展與統一利好”,內容論述對台灣統一後的政策安排以及統一對台灣的益處。該文指出,和平統一後,台灣地區現行社會製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實行“愛國者治台”、高度自治,廣大台灣同胞可以真正當家做主,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台灣積體電路產業將融入大陸
該文指出,統一後,台灣農業、旅遊等傳統產業可借助大陸遊客與消費市場煥發新的活力。兩岸產業鏈將深度融合,台灣的積體電路、精密機械、生技等優勢產業可與大陸產業優勢互補,兩岸企業完全能攜手發展,走向全球。
該文表示,統一後,台灣地區財政稅盡可用於改善民生,現行防務預算不再為“台獨”分裂買單,將可以大量投入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真正為民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鍾台文評論文章提到“台灣的積體電路”,可能潛台詞正是指“台積電”。(資料照,柯承惠攝)
學者:北京史無前例推進對台政策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27日在一場座談會中表示,近期大陸對台灣光複80周年一係列舉措,清楚串起馬關條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台灣光複、聯大2758號決議案、一中原則,一直到台海和平等內容。甚至大陸外交部網站上涉及雙邊外交關係的聯合聲明與公報,三分之一以上都會談到台灣問題,這都是史無前例。
張五嶽分析,北京對台政策或不再停留於口頭宣示與寄望在單邊作為,將會利用國際場域推進,甚至試圖落實到台灣內部,台灣需要思考因應。

張五嶽(中)分析,北京對台政策或不再停留於口頭宣示與寄望在單邊作為,甚至將試圖落實到台灣內部。(楊騰凱攝)
陸委會:民主與專製不能相融
對此,陸委會發表回應指出,兩岸關係的本質在於體製之爭,民主與專製不能相融,台灣人民向來堅持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香港經驗也已經證明,“一國兩製”最終就是中共專製統治,中共所謂“統一”後發展前景對台灣人民毫無吸引力。
陸委會表示,希望中共放棄對台恫嚇壓迫,和平共處、和諧來往才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