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大交易” 美媒看衰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0日在韓國慶州APEC峰會場邊會晤,而川普日前已預告兩人會討論到台灣議題。因此,“川習會”不但台灣關注,華府一些對中鷹派也擔心,偏愛交易的川普為了追求貿易談判上的勝利,可能偏離美國長期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在台灣議題上作出妥協。
《華爾街日報》9月底曾報道,由於川普渴望達成貿易協議,習近平將此視為施壓的契機,試圖推動美方在台灣問題上作出重大讓步,正式聲明“反對”台灣獨立。美方一貫立場是“不支持”台灣獨立,若改變成“反對”,將代表美國從原本的中立立場,轉變為與北京立場一致。
川普20日被問到是否會犧牲對台灣的支持,作為能與習近平達成貿易協議的條件之一。川普對此不願正麵回應,隻重申“我想善待中國,我喜愛自己和習主席的關係,我倆的關係很棒”。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日前示警說,“川普總統不太願意照本宣科,因此他有可能說出美國反對台灣獨立”,但這也可能是因為他“認為‘不支持’和‘反對’之間沒有太大差別”。
隨著川習會腳步逼近,23日又有美媒指出,川普為了追求能被包裝為勝利的成果,可能對北京的一些關鍵訴求作出讓步,其中包括讓中方取得美國先進半導體,以及台灣地位問題。

中國日前公布自12月起擴大稀土出口管製,為了報複,川普宣布將對中國加征100%新關稅,預計11月1日生效。而對習近平而言,稀土優勢是一項關鍵戰略資產,除非美方作出重大讓步,否則習近平不會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