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從水下發射的導彈有哪些類型,並如何發射?
(1)從水下發射的導彈,一般是由潛艇發射的潛射彈道導彈。
潛射彈道導彈由於體積大、水平轉彎困難,因此多裝備於戰略核潛艇上,一般采取垂直發射的方式,通常使用燃氣—蒸汽發射裝置。
發射時,潛艇駛入發射區後,適時確定發射陣位,轉入戰鬥航向,保持定深、定向、定速航行,完成導彈發射的最後準備。接通電源後,燃氣—蒸汽發射裝置工作,並產生一定的壓力,推動導彈衝破發射筒上端塑料隔膜射出水麵。
在導彈出水後,再點燃第一級火箭發動機,使導彈按預定軌道飛向目標。發射導彈時,潛艇距水麵深度一般為25米—30米,海域水深不應小於80米,潛艇航速為2節—4節。

(2)使用燃氣—蒸汽發射裝置也可直接發射潛射巡航導彈,如美國的新型“戰斧”潛射巡航導彈就采用這種發射方式。“洛杉磯”級核潛艇上,所采用的是MK36垂直發射器,艇上共有12具垂直發射筒,所帶的“戰斧”巡航導彈就存放其中。
水下也可水平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發射時,導彈在助推器高壓燃氣作用下作水下運動,然後控製推力使導彈仰角增大為70°衝出水麵,渦扇發動機開始工作,導彈飛行高度由400米降低到20米,以馬赫數0.7的速度飛行。
垂直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導彈從發射管直接射出,少了初期在水中水平行進轉向的過程,以最短途徑衝出水麵。
(3)為避免水下直接發射時,海水對導彈產生不利影響,還可采用專用潛射筒發射導彈。這種方式主要用於發射潛射反艦巡航導彈。這種發射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是采用無動力浮力式潛射筒,如美國的“魚叉”導彈。導彈裝在浮力筒內,發射後,裝有導彈的浮力筒以一定的仰角浮出水麵,然後導彈立即點火,沿預定彈道飛向目標。采用浮力式潛射筒發射方式,可靠性高、造價低,但導彈點火後須向上飛行較高距離才能改為平飛狀態,很容易被近處的敵方發現,因而較適應射程較遠的潛射導彈。
二是采用動力導控式潛射筒,如法國的“飛魚”導彈。導彈發射後,裝有導彈的潛射筒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仰角衝出水麵,到達空中特定高度後自動轉為低仰角,此時導彈才點火離開潛射筒,飛向目標。采用動力導控式潛射筒,作戰隱蔽性好,可用於近程導彈或抵近攻擊,但潛射筒技術複雜,造價高昂。“飛魚”導彈發射時,潛射筒如魚雷一樣向前衝出,航行至距離潛艇10米—20米時,潛射筒動力係統工作,改變運動方向,以20米/秒的速度,45°仰角從潛艇前方100米-200米處衝出水麵,同時仰角變小。當升至20米高度時,導彈點火,脫離潛射筒,爬升至最高點後轉向低空飛行。(來源:國防科技大學“科普中國”共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