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加拿大稱中國為“破壞性的全球大國”三年後,外交部長安妮塔·阿南德表示,加拿大現在將北京視為危險世界中的戰略夥伴。
阿南德周一對加拿大新聞社表示,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意味著不讓個別問題影響整個關係,而是允許加拿大推進其經濟和安全利益。
她表示:“如果我們要找到可以進一步合作的領域,就必須打好基礎。”
“任何關係中總會存在挑戰。關鍵在於能夠進行必要的對話,以解決加拿大關心的問題。”
她在訪問中國、印度和新加坡的高級官員後發表了講話。幾天後,英國首相馬克·卡尼將啟程訪問亞洲,開啟其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途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
她的訪問標誌著美國聯邦政府 2022 年印度太平洋戰略的轉變,該戰略將中國稱為“一個日益具有破壞性的全球大國”,其“利益和價值觀與我們日益背離”。
阿南德表示,她正在尋求緩解經濟壓力與追求渥太華安全和人權優先事項之間的平衡。
“我們的外交必須細致入微。我們必須一方麵強調我們對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關切,另一方麵必須尋求建立更多的供應鏈。這就是務實主義,”她說。
雖然她沒有直接點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但他的關稅措施已經打擊了加拿大的眾多行業,並阻礙了外國投資,即使在渥太華效仿美國對中國汽車實施限製之後也是如此。
上周在北京,兩國同意重新審視2005年1月簽署的戰略夥伴關係。阿南德表示,雙方將“更新並重新調整”該協議,以滿足當今的需求。
阿南德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重新調整兩國關係,使其具有建設性和務實性。”
加拿大和中國數月來一直因渥太華對美國征收電動汽車關稅的舉動而發生爭執,此舉導致中國除了對海鮮征收關稅外,還對加拿大油菜籽征收關稅。
“我們將努力確保外交政策服務於國內經濟,”阿南德說。“我們不要誤以為中國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參與者。”
去年,加拿大與中國的雙邊商品貿易總額達1187億美元。這使得中國成為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去年,美國與加拿大的雙邊商品貿易額達9244億美元。
阿南德表示,卡尼承諾打造七國集團中最強大的經濟體,這是實現貿易多元化的長期努力的一部分。
她說,加拿大的外交政策目前建立在她今年秋天在聯合國概述的三大支柱之上:加強國防、增強經濟韌性和推進人權等核心價值觀。
卡尼上個月表示,加拿大可以與中國在大宗商品、能源和基礎製造業方麵“深入接觸”,但會設置障礙,將任何可能“涉及國家安全、隱私”或其他問題的事情“放在一邊”。
今年四月的一次選舉辯論中,卡尼稱中國是加拿大麵臨的“最大安全威脅”。
亞太基金會副主席維娜·納吉布拉表示,與中國進行“選擇性接觸”很難實現。
“中國不喜歡把問題割裂開來,”她說,“通常情況下,中國喜歡把各個問題聯係起來。”
民意調查顯示,與近年來相比,加拿大人對中國的負麵情緒有所減少,但大多數人對與北京的接觸仍持謹慎態度。
納吉布拉表示,加拿大將北京稱為戰略夥伴並續簽2005年的協議,這使得人們不清楚加拿大將如何應對華盛頓對中國貿易行為的擔憂。
“我不知道戰略夥伴關係是否是兩國關係的正確框架,”她說。“在我們慶祝20周年的背景下,我們再次提起這個話題,但我認為我們現在需要真正向加拿大人解釋清楚,這種關係究竟是什麽樣子。”
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在中國被拘留 1000 多天期間,納吉布拉與顧問邁克爾·斯帕弗一起遊說釋放康明凱。
阿南德的前任梅拉妮·喬利於2024年7月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加拿大駐華大使表示,會談持續了五個小時。
阿南德表示,她上周與王毅進行的兩小時會談富有成效,而且“史無前例,因為過去幾年裏,我們的政府都沒有走過這條路”。
她說,雙方討論了從網絡安全、航空旅行到衛生、能源和環境等各個領域的議題。阿南德已邀請王毅訪問加拿大。
中國外交部在討論總結中提到渥太華長期以來不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的立場。
阿南德表示,這仍然是加拿大的台灣政策。
“我們確實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我想強調的是,加拿大在推進人權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她說。
“外交最好由部長之間進行,我們將始終把加拿大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我們將繼續與台灣保持接觸。”
加拿大新聞通訊社於 2025 年 10 月 23 日首次發布本報道。
(穀歌翻譯: Anand says Canada is in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