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 若台灣通過特別預算 特朗普或推進首次對台軍售

美智庫:若台灣通過特別預算 特朗普或首次對台軍售

台灣媒體10月1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近九個月,但至今尚未宣布新的對台軍售案。對此,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日前吹風稱,在台灣通過1132億新台幣(1新台幣約合0.22人民幣)特別預算後,可望看到特朗普宣布首批對台軍售,美方可能會推進。

 

現任印太安全研究所主席的薛瑞福接受台灣“中央社”專訪表示,許多事情取決於台灣是否通過特別預算,若這筆預算如同台灣官員所描述的那般龐大,相信美方會支持批準相關軍售。

他表示,當下,美國國防部要求台灣防務支出達到GDP的百分之十,卻又不批準軍售,“這確實說不通”。因此,他認為美方正在等待台灣“真正拿出資金”,也就是通過特別預算,才會有所反應。

對於賴清德日前吹噓的“台灣之盾”,薛瑞福表示,台灣需要具備從高空進行感測與追蹤的能力,包括來自衛星、飛機及陸基雷達的信息,還需要一套能整合資料並優化反應的綜合指揮係統。

要能偵測並追蹤來自空中的威脅,包括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軟件。他預期這些係統主要將來自美國國防工業,包含新興技術能力,而不僅是大型國防企業,一些崛起的中小型國防科技公司也必須與台灣合作。

對於美國國會議員提出美台共同生產武器構想,薛瑞福指出,目前美國國內麵臨軍備短缺問題,提升島內生產能力有助於增加台美雙方都有使用的武器。在台灣預先儲備武器,對應對台海可能戰事“也非常有幫助”。

為刺激經濟,增加軍事支出和退稅,台灣行政機構9月11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防務韌性特別預算案”(簡稱“特別預算”),共編列5500億元新台幣的特別預算,其中包含普發給台灣居民的現金2360億元,以及台灣防務部門的1132億。

這筆錢將用於投資台灣反導能力建設。幾天前,賴清德拋出打造“台灣之盾”(T-Dome),鼓吹建構所謂“最嚴密防空係統”,年底前將通過新防務安全特別預算,計劃利用“特別預算”帶動防務與軍工產業發展。

“特別預算”尚未過關,卻已引爆外界爭議。

國民黨民意代表馬文君9日指出,台當局行政機構編列的5700億元新台幣,特別預算中,台當局防務部門獨攬逾千億,但部分項目用途令人難以信服,從每張要價5萬元新台幣的長官座椅,到單瓶高達120元新台幣的戰備水,都讓人質疑“強化防務”是否變成“強化設備”。她直言,這筆高達1132億元新台幣的預算不僅金額龐大,更涉及多項與戰備無關的采購項目,台防務部門應給社會一個合理交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