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川普不懼批評
這是他的超能力。沒有哪位現代美國公眾人物像他這樣——被嘲笑、被彈劾、被起訴、被諷刺——卻依然不斷前行。
他的秘訣不是否認,而是消化。他吸收批評,把它代謝,然後繼續前進。他把蔑視轉化為資本,把憤怒轉化為氧氣。他是唯一一個能因為錯誤原因上熱搜、卻將其變成市場調研的人。
他被各種語言辱罵過,但他依舊前進。每一次侮辱對他而言都是一杯蛋白質奶昔,給他下一次與媒體或對手交鋒提供燃料。
每天早晨,他瀏覽報道,想著:“他們還在談我,那就說明我還贏著。”
這就是川普敵人永遠不懂的煉金術。他們以為他玻璃心,其實他是打不死的小強。他吸收他們的憤怒並將其轉化為光環。
他們譴責他,反而塑造了他。他成了自己一直想成為的人——即便作為總統——一個被拒絕入俱樂部、卻又成了俱樂部領袖的反叛局外人。
第五:川普是戰術模糊的高手
這次事件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知道清晰被高估,無論是在打撲克還是在談判。
他的力量在於製造模糊,從不讓人確切知道什麽是真的、什麽是虛的、他會做什麽、他不會做什麽。他講話使用最高級,但這些詞過於寬泛,反而形成保護盾。
每當川普說“這件事具有曆史意義”時,外交官會問:“在哪種意義上?”他回答:“在最好的意義上。”他把戰略當作保密協議——從不完全公開。
當你無法預測川普會做什麽時,你就被迫順從他。傳統主義者認為那是混亂;對川普而言,那是“加了發條的籌碼”。
傳統外交家追求可預測性;川普不以一致性衡量可信度,而以混亂度來衡量。他要看能製造多少困惑,從而創造自己的威懾與激勵。
川普的信條是:“讓他們以為我可能會做。”這會讓他們主動回電。這次確實如此。連對以色列一直敵視的歐洲人都突然想加入——他們飛到埃及,站在舞台上。
川普明白麥迪遜大道的規律:神秘感能賣貨。沙特人、以色列人、卡塔爾人都明白,隻要川普參與,遊戲就在他的棋盤上。
他們全都出現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如果不來,會發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