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跨入氣候變遷的“新現實”。全球160名科學家最新發布的劃時代報告指出,人類已抵達一連串可能災難性且無法逆轉第一個的氣候臨界點。
CNN報道,隨著化石燃料燃燒導致氣溫不斷攀升,全球已出現史上最嚴重的珊瑚白化現象,超過八成珊瑚礁受到影響。曾經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海底生態,如今正被蒼白、海藻覆蓋的荒涼景象所取代。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分會首席科學顧問巴瑞特(Mike Barrett)警告:“我們已把珊瑚礁推向它們無法承受的極限。若無法逆轉暖化,我們所熟知的珊瑚礁將徹底消失。”
珊瑚礁崩毀的後果不僅是生態災難,還將對人類生活造成連鎖衝擊。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地,關乎全球糧食安全、支撐數兆美元經濟活動,並作為天然防線,保護沿海地區免於風暴侵襲。
報告同時警告,若全球升溫持續超過工業化前水準1.5攝氏度,更多氣候臨界點正逼近崩潰邊緣。其中最危險的是“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可能瓦解。這套關鍵的洋流係統一旦崩潰,將引發全球氣候劇變——部分地區陷入嚴寒,其他地區極端升溫,季風時序被打亂,海平麵全麵上升。
“現在的風險是,這場崩潰可能會在當今世代的有生之年發生,”巴瑞特警告說。奧斯陸大學研究員米爾科瑞特(Manjana Milkoreit)則指出,世界尚未為跨越這些臨界點的衝擊做好準備。她批評,目前的國際協議與政策“都是為了漸進式變化設計,而非應對這種突發、不可逆且連鎖的崩壞”。
報告呼籲各國立即采取行動,包括迅速減少造成升溫的汙染排放,並加強大氣碳移除技術。共同作者倫頓(Tim Lenton)表示,全球確實將超過1.5度目標,但關鍵在於“減少進一步升溫,並盡快讓氣溫回落”。
盡管情勢嚴峻,報告仍指出正麵契機——太陽能、電動車、電池與熱泵技術的全球加速發展,顯示清潔能源轉型已進入關鍵階段。一旦高汙染技術被取代,“舊能源幾乎不可能再回頭”。
這份報告於各國準備召開聯合國年度氣候峰會COP30前夕發布。巴瑞特強調:“這必須成為警鍾——若我們不果斷行動,亞馬遜雨林、極地冰層與關鍵洋流都將相繼崩潰。那將是人類麵臨的真正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