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小米,再不反思就晚了.....麵對大片綠油油韭菜,鐮刀能反思什麽 ,如何更鋒利 ?

本帖於 2025-10-14 06:19:42 時間, 由普通用戶 amico 編輯

媒體:小米,再不反思就晚了.....

 

小米,再次陷入了“大麻煩”中:2025年10月13日淩晨3時16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壽視高段發生一起涉及小米SU7 Ultra的交通事故,駕駛員不幸遇難。

 

事故畫麵太過慘烈不放原,隻放一個今早網友拍攝的事故現場,粉碎的路牙子大概率就是導致起火自燃的原因。圖自網友

得益於現場的多位目擊者和成都公安今天下午公示的信息,事故的發生過程已經比較清晰:

當事小米SU7 Ultra在事故前的駕駛行為莽撞且不安全,包括十字路口左拐漂移,在最右側車道超速行駛;

車輛在超速狀態下先與另一輛轎車(疑似是出租車)發生碰撞,然後再次與綠化帶發生碰撞,隨後翻滾至對向車道並起火;

碰撞之後,路人發現有人員被困,多名路人主動參與救援,徒手或用工具嚐試拉開車門、撞擊車窗,也有車主嚐試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控製火勢,但最終火勢仍越來越大直至失控,路人被迫撤離。

值得重點注意的是,成都交警的通報中特別提到了“經檢測,SU7 Ultra的駕駛員涉嫌酒後駕駛機動車”,大概率是從遺體中的組織中檢測到了酒精的成分。

從交通法規的角度出發,此次事故的歸責很明確,即便沒有酒駕也是駕駛員全責。

唯一剩下的疑問在於“車門為何沒能打開”。究竟車輛無法直接打開門是車輛碰撞之後電氣係統失能造成的,還是物理結構變形導致門卡住(雖然有幾張消防隊破拆的現場照片,但無法說明具體情況),仍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與今年早前發生的智能駕駛事故不同,小米在此次事故中的直接責任明顯要小上許多。然而,過去一段時間裏,小米汽車用戶在現實道路上的事故持續頻發,仍無情揭露了一個事實——小米汽車接下來的底層經營戰略,必須進行調整了。

逐級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回顧小米SU7和SU7 Ultra的整個上市曆程,“性能”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標簽。

 

中國新能源車能夠在歐美性能車的“大本營”戰勝燃油車,其價值絕對毫無疑問,圖自小米

就拿SU7 Ultra為例,小米先是在去年年底用原型車刷出了“6分46秒874”的紐北最速四門車記錄,今年6月小米又用SU7 Ultra量產版和原型車分別刷出了“7分04秒957”和“6分22秒091”的成績。就在國慶之前,小米汽車官方還在B站賬號上,發布了YU7挑戰浙江國際賽車場的視頻。

這種對性能的追求,與小米過去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理念可謂一脈相承。真真實實跑出來的賽道成績無可指摘,的確能反映出中國新能源車對於傳統燃油體係的“超越”,問題在於之後的“多米諾骨牌”上。

小米除了“性能黨”的標簽之外,還有兩個突出的標簽:“平價”、“年輕化”。

“平價”很好理解,畢竟SU7和YU7能爆,“性價比很高”一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SU7 Ultra發布時每馬力隻需342元,現在二手掉價嚴重就更便宜了)。又“性能”又“便宜”的直接結果,就是對於年輕用戶的“致命吸引”。

去年4月和今年8月,第三方谘詢機構“電動汽車用戶聯盟”,分別給出了SU7普通版鎖單用戶和SU7Ultra大定用戶的調研報告。雖然車型定位、配置細節完全不同,但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屬性相當一致:81%的SU7用戶為90後,平均年齡31歲,未婚者和已婚無孩者占比63%;85%的SU7Ultra用戶不到35歲(90後以及95後),未婚者和已婚無孩者同樣高達63%。

雖然不否認年輕用戶中同樣有駕駛水平較高的存在,但小米用戶的客觀年齡分布,仍遠低於中國整體汽車消費人群的平均年齡(根據汽車之家研究院今年年初公布的數字,30歲及以下的購車用戶占比在中國車市僅占20%)。

最終三者疊加成了一個高風險的組合:明顯更年輕、平均駕齡較短的消費者,可以通過30萬左右的價格,獲得過去幾百萬甚至還限售的跑車級別產品性能。其中的極少數用戶,到手之後還會利用小米的產品進行超速、鬥氣等違反法規、影響公共安全的危險駕駛行為。

多位小米SU7(普通版為主)用戶私下向虎嗅汽車透露,即便馬力設置不高,在使用低滾阻輪胎的情況下,其在90度轉彎,速度較快的情況下也能輕鬆實現車尾漂移。這一行為,同樣出現在了前天的夜晚。

其中有一位30多歲的小米SU7 Max車主甚至向虎嗅汽車表示,其買回來之後一度嚐試了半個多月的運動模式,提速實在太快,需要頻繁刹車控製車距,自己開起來都沒那麽舒服,還經常會嚇出一身冷汗。最後猶豫再三還是選擇把這個“比較危險”的模式關閉了。

事實上,小米也不是沒嚐試過限製用戶對於車輛高性能的不恰當使用。

 

圖自瀟湘晨報

今年5月1日,小米汽車曾試圖通過OTA,新增“排位模式”需車主在指定賽道達標後方可解鎖1548匹全馬力,旨在甄別駕駛能力、降低公共風險。這一在外界看來很合理的操作很快遭到了很多用戶的“抵製”。

有的用戶認為“這就像買了台頂配電腦,結果顯卡性能要考試才能用” ,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小米的這項新規定,車主即便積極配合規定,在往返專業場地、賽道日相關費用等項目上仍要花數千到上萬元不等。甚至在小米公布舉措的第二天,就已經有人開始想起了“解決方案”:要麽找高手“代刷”賽道,要麽直接強行把小米係統降級回低版本。

在眾多用戶的“聲討”之下,小米迫不得已在3天之後就撤回了這一次OTA。

代入到小米自身的視角,在其2021年正式起步之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了紅海,自主車企的眾多新能源產品早已將基礎性的出行功能給滿足。再加上多年以來自身對於年輕化、性能黨的堅持,造出一款高性能的家用產品,並且將其推向市場其實是一件既符合小米自身直覺,也能夠在市場調研中“自洽”的選擇。

但很可惜的是,高性能的手機頂多是續航不夠長或發熱,但高性能的汽車帶來的“後果”,是真的能闖出大禍的。而且小米既無法與這樣的“禍事”切割,更沒有能力去限製已有用戶的行為。

出奇有餘,守正不足

在去年跟李翔的一次采訪對談中,雷軍曾提到了小米的策略——“守正出奇,先上牌桌”。因為在汽車製造領域尚屬新手,因此需要先掌握汽車製造的基本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智能化創新。

如果說小米在汽車的製造上還算“守正”,那麽其他的環節絕對算“出奇”,在後麵這些環節中實際上也給自己的用戶造成了不少的困擾。

以今年YU7版本的交付亂象為例。在預訂和交付環節,小米YU7產生了一輪又一輪的負麵:一開始隻提示“首批交車日期”,下定後才顯示交車實際日期;部分用戶在看到交付周期長達一年之後,想跟官方溝通退款,雖然沒有進入生產也無法協商;部分黃牛參與其中,導致小米向一部分用戶電話要求提前支付全部車款。

諷刺的是,在YU7的大定用戶調研中,還是這群客戶表現出了對於小米極為強烈的堅持(數據來自第三方谘詢機構“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因為品牌(50.9%)而選擇YU7的用戶占比僅次於外觀(58.9%);

其中近6成用戶明確表示自己為“雷軍粉”,米粉的占比更是過半;

25.2%的用戶在選擇YU7時甚至沒有對比其他品牌;

如果給一次重新購買的機會,44.9%的用戶仍會堅定選擇YU7(過半因為漫長的交付期選擇其他)。

傷害這群最支持的人,肯定不是小米的本意。但想要避免本次車禍和搶購這樣的亂象,小米真的需要從一開始就“謹慎保守”,無論是產品的打造思維還是營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而事實上,盡管有營銷的功勞,其實有相當多的用戶喜愛小米,也認可小米過往的產品和成就。但在YU7這件事上,直接影響了小米整體的口碑。想要解決這個難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小米一開始就“謹慎保守”一些,

畢竟汽車行業不同於電子消費品市場。在電子領域,“不留餘力”的激進策略或許能帶來短期爆發,但在汽車製造領域,這隻會為企業留下長期風險。與其追求極速狂奔,不如穩健前行,因為穩健和安全才是汽車行業真正核心的“守正”。

所有跟帖: 

騙子造垃圾,傻子去買。 -hellomm- 給 hellomm 發送悄悄話 hellom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19:46

最大的問題是利用國家控製的傳媒,去掩蓋事實,為騙子造的垃圾站台。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52:48

雷總其實說的很直白,小米造車的理念就是,“顏值為王“。 -amico- 給 amic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20:58

我也發現很多車一起步車門自動鎖上,據說是因為很多車禍造成死亡是從車中甩出, -80前- 給 80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38:24

問題是一旦車禍車子停下,就該解鎖,或者至少需要有手動解鎖的裝置,而且易於操作。特斯拉就是這樣的設計,沒有問題。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50:18

有問題的是有些廉價車子隻自動鎖死,沒有手動解鎖裝置,或者這個裝置有設計缺陷,在車禍中容易卡死。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51:43

車禍中車門物理變形卡死太正常不過,前英國王妃戴安娜的車不可能是廉價的照樣卡死。 -天青水藍- 給 天青水藍 發送悄悄話 天青水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9:36:05

開到海裏保證沉到海底,也不會被湧浪打出來。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173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56:00

產品太先進 -京男- 給 京男 發送悄悄話 京男 的博客首頁 (194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6:58:47

想不通為什麽這些新勢力造車集團都熱衷於隱藏門把手 -紅米2015- 給 紅米2015 發送悄悄話 紅米201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7:51:51

雷總其實說的很直白,小米造車的理念就是,“顏值為王“。門把手不好看。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8:26:02

隱藏式門把手可追溯到20 世紀50 年代的 奔馳300SL 跑車,但真正使其流行起來的是 特斯拉。我車裏就備個小錘。 -dakinglaile- 給 dakinglaile 發送悄悄話 dakinglaile 的博客首頁 (398 bytes) () 10/14/2025 postreply 09:06: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