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到頭了 中國又一個行業大批量跑路

好日子到頭了 中國又一個行業大批量跑路

街頭巷尾、小區拐角,到處都能看見藥店的招牌,上麵掛著醒目的"醫保定點"四個字。三年時間裏全國猛增10萬家藥店,總數一度飆到62萬多家。

那時候開藥店就等於賺錢,誰都想分一杯羹,可現在情況變了,2024年一年就有3.9萬家藥店關門,平均每天倒閉107家。

更誇張的是,有機構預測2025年關店數量可能會達到10萬家,這不是瞎說的,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藥店為什麽突然火了起來

說起藥店的爆發,得從2017年說起,那年醫藥改革之後,患者不用再到醫院藥房排隊買藥了,可以自己拿著處方單去外麵藥店買,還能刷醫保卡,這個政策一出,藥店跟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

之前每年新增藥店也就一萬家左右,2017年之後直接飆到每年三萬家,更絕的是,連藥店之間的距離限製都取消了,原本一條街有兩家藥店就夠用了,結果一年內擠進來七八家,競爭激烈得很。

第二次大爆發是在2019年到2022年口罩期間,那時候藥店簡直是在"撿錢",一隻口罩能賣到128塊,退燒藥更是炒到上千元,隻要有貨就不愁賣,政策還支持藥店擴張。

這種情況下,資本紛紛湧入,各大連鎖品牌瘋狂開店,再加上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開始注重健康,市場需求擺在那兒,很多完全不懂醫藥的投資者也跑來開店,覺得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實體藥店有52.4萬家,到2022年直接漲到62.33萬家,三年新增10萬家,當時誰能想到,這個看起來永遠不會落幕的行業,現在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好日子到頭了

現在的藥店可沒那麽好過了,2024年關停3.9萬家,閉店率達到5.7%,比2023年的3.8%高出不少,光是去年第四季度就關了1.3萬多家,比前三個季度的平均水平都高。

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藥店又淨減少3000家左右,排名第一的連鎖藥店國大藥房,兩個月內就注銷了五家公司。

為什麽會這樣?原因其實挺複雜的。

首先是醫保監管收緊了,過去一年裏,國家對騙保的打擊力度明顯加大,藥店成了重點監管對象,有些藥店工作人員裏應外合,用醫保卡刷藥然後轉手賣給回收團夥。

還有的搞"空刷",隻刷醫保但不給顧客藥,直接把藥賣給中間商,這種事在甘肅、河北、內蒙古等地尤其多,比例能達到40%。

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有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專門倒賣醫保藥品。

北京石景山區還抓到一個職業"收藥人",指使老人利用醫保政策在醫院多開藥,然後低價收購再高價賣出去,這個人手裏竟然握著105張醫保卡,涉案金額137萬多元,最後被判了11個月。

上海警方今年年初也破獲一起案件,藥販子組織老人去醫院超量配藥,形成"收卡—購藥—收藥—賣藥"的黑色產業鏈,這些案子被查出來之後,涉事藥店直接被取消醫保定點資格,沒了醫保支付,客源一下子就斷了,隻能關門。

山東、福建等多地已經暫停受理新增藥店的醫保定點申請,沒有醫保定點資格的藥店,基本上很難存活下去。

價格戰和線上藥店的衝擊

除了監管問題,藥店之間的價格戰也打得很凶,同樣一種消炎止疼藥,每家店的價格都不一樣,差價能有十幾塊錢。

有些藥品的價格甚至是醫院的兩倍,去藥店買個感冒藥,工作人員能給你推銷幾百塊的東西,比去醫院看病還貴。

老年人更容易被忽悠,工作人員專門推薦那些價格高昂的保健品,說得天花亂墜的,很多老人就用養老金買了一堆沒什麽用的東西,還覺得挺值,這種套路玩多了,顧客自然就不願意來了。

更要命的是線上藥店的崛起,2024年網上藥店的銷售額達到714.95億元,增長率超過17%。到年初為止,支持線上下單買藥並且可以用醫保支付的藥店已經接近一萬家。

網上買藥不僅便宜,還能送貨上門,半小時就能拿到藥,實體藥店有的服務,線上都有,價格還更低,顧客當然選擇網購。

河北有個開了15年的小藥店,去年冬天關門了,店主說,這家店養活了全家15年,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賺一萬多。

可現在對麵開了兩家連鎖藥店,加上網上買藥又方便又便宜,一天營業額不到兩千塊,算上房租人工,每個月都在虧錢,實在撐不下去了。

 

行業沒有完全死掉

雖然關店潮來勢洶洶,但藥店行業並不是完全沒希望了,數據顯示,2024年零售終端藥品銷售額還是有5740億元,同比增長3.7%。市場需求依然存在,隻是行業正在經曆一場大洗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全國藥店數量可能會回歸到40萬家左右,那些靠不正當手段生存的藥店,注定會被淘汰。

連鎖藥店也開始調整策略,老百姓大藥房計劃2025年開1000家新店,但主要是以加盟形式,而不是自營。

線上藥店的發展勢頭很猛,艾瑞谘詢預測,醫藥電商B2B市場規模2025年將達到3758億元。

處方藥線上化進程也在加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用藥通過電子處方流轉實現規模化上架,保健品和醫療器械板塊的增長潛力更大,規模預計達到4236億元。

醫藥電商的用戶群體也在擴大,女性用戶占比67.4%,25到45歲的人群是主力消費人群。更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已經成為線上買藥群體的主力軍。

72%的消費者最看重藥品質量,68%關注平台資質是否合規,O2O即時配送已經覆蓋80%的一線城市,夜間急用藥、半小時送達等服務成為新的競爭點。

結語

藥店行業的變化,說到底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那些隻想著快速撈錢、鑽醫保漏洞的藥店,終究會被淘汰。

行業正在回歸理性,隻有真正提供優質服務、合規經營的藥店才能活下來,這場洗牌雖然殘酷,但對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是件好事。

信源:

醫藥早知道 2025年09月09日 一天倒閉 274 家,是誰“殺”了藥店?

《中國經濟周刊》2025年07月30日 第 03版 從快速擴張到存量整合 醫藥零售行業加速出清

中國藥店2023年08月18日 實體藥店突圍

石景山區政府 2024-06-04 石景山端掉一個藥販子“黑窩點”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