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袋鼠終於被馴化,BHP接受以人民幣結算,最後的堡壘被攻克,鐵礦人民幣完工

據東方日報報道,澳大利亞傳來一個令華盛頓“難受”的消息——全球鐵礦石貿易巨頭必和必拓(BHP)接受以人民幣結算鐵礦石。這一決定不僅在國際貿易領域掀起波瀾,更被視為對美元全球霸權的一次重要挑戰。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亞為何選擇“跳反”,與中國合作以人民幣結算鐵礦石?這一事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經濟邏輯和地緣政治博弈?對全球貨幣體係又意味著什麽?

根據報道,中國國有鐵礦采購商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CMRG)近期通知國內鋼廠和貿易商暫停以美元計價的必和必拓海運鐵礦石交易。經過內部協商,必和必拓最終妥協,同意以人民幣結算。這一協議的達成不僅鞏固了中國在全球鐵礦石貿易中的話語權,也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重要一步。澳大利亞長期以來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了超過63%的鐵礦石,金額高達5649億元。麵對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必和必拓的選擇既是經濟上的務實之舉,也是澳大利亞在地緣政治上尋求平衡的體現。

人民幣結算鐵礦石貿易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這一協議標誌著人民幣在大宗商品貿易領域的滲透進一步擴大。從石油貿易到鐵礦石結算,人民幣正在逐步侵蝕美元的傳統領域,為全球貨幣體係的多極化發展奠定基礎。2025 年1 月底期間,本港銀行處理的交易金額達. 78,65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69,431. 億元人民幣增長13.3%實現了顯著增長。同時,全球央行的人民幣儲備比例截至2024 年二季 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2452 億美元,占比為2.14%,較2023 年末下降0.15 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在穩步提升。

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長期以來依賴於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廣泛應用,尤其在能源和礦產領域。然而,隨著人民幣在鐵礦石貿易中的滲透,美元的需求正在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美元的儲備比例已從2020年的61%下降至2025年的55%。這一趨勢表明,美元的全球霸權正麵臨長期的結構性挑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