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摘
“奧巴馬的八年,讓“美國夢”從民族自信的象征,碎裂為身份政治的拚圖。他完成了一場靜悄悄卻深刻的文化改造——讓一個建立在清教徒信仰、家庭倫理、個人奮鬥與自由市場精神之上的國家,在短短數年間,蛻變為一個以種族、性別、福利與道德優越感為核心的新型意識形態共同體。美國依舊存在,但那個“信仰勤奮、尊重秩序、崇尚自由”的美國,已然成了舊時代的記憶。“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用兩個字母來區分曆史:B.O.(Before Obama)與 A.O.(After Obama)。這不僅是一種網絡上的戲謔,更是一種文明自省的標識。“奧前”的美國與“奧後”的美國,已是兩個國家、兩種語言、兩種信仰。在“奧前”的美國,兩黨的共識大於分歧;在“奧後”的美國,分歧吞噬了共識。在“奧前”,性別是生理事實;在“奧後”,性別成了政治選擇。在“奧前”,信仰是精神支柱;在“奧後”,信仰被視為偏見。在“奧前”,國父的雕像象征紀念;在“奧後”,它們成為懺悔的對象。在“奧前”,言論自由屬於所有人;在“奧後”,隻屬於“正確的人”。在“奧前”,總統是國家的象征;在“奧後”,總統被左派稱作“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