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混亂的表演:2025年美國總統與國防部長召集高級軍官大會意義與影響的初步解讀
2025年9月30日,美國第47任總統和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弗吉尼亞州誇恩蒂科海軍陸戰隊基地召集近八百名將軍、海軍上將及其他高級軍官召開大型會議。根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雖然美國各軍種的旗官通常會輪流聚會研討,但如此大規模且通知倉促、議程不透明的集會在美軍曆史上前所未有。
整體看,此次會議具有三個顯著特征:鮮明的政治屬性,強烈的表演特征,以及,內容與主題思想上的混亂性
第一,此次大會聚焦的“戰士思想”具有美國國內政治鮮明的屬性。如果要為這次大會尋找合理性的理由,那麽,就是海格賽斯與本屆美國領導人要對美國軍隊的文化與思想,進行一次係統性的矯正。其內在的假設是,此前,從奧巴馬政府開始,民主黨政府的核心政治議程,尤其是具有鮮明甚至是極端進步主義特征的DEI,平等,自由主義的全球治理議程等,對美國軍隊的文化與思想,構成了嚴重的侵蝕,讓美軍不在具有美國保守派認為的“戰士精神”,或者,更直白的說,這裏的戰士精神,隻是一種修辭學上的委婉表達,其內在的含義,就是美國軍隊變得非常的“娘”,不再具有美國保守派,或者說,政治光譜上的右翼,所認為的軍隊應該具有的“英雄男子氣概”。所以,整個會議的視覺設計,刻意cos了電影《巴頓將軍》時開場的經典,巴頓將軍扮演者複刻的巴頓訓話時刻,試圖讓那種刻板的“鐵血”,說白了,更加接近被認為是軍國主義乃至法西斯主義的“男子漢氣概”,能夠重新回來。
第二,此次大會從功能上看,就是海格賽斯以及本屆美國領導人在軍隊高級將領麵前進行的一場大型表演。這屆美國政府的核心屬性,是一種競爭性的表演特征。內閣團隊的核心成員,需要在本屆美國領導人麵前,進行係統性的表演,不僅要證明自身的業務能力,證明對領導人的忠誠,更需要為領導人提供具有情緒補償價值的表演場合,讓領導人得以展現與眾不同的才華。國防部上一個提供的表演,250周年陸軍的閱兵儀式,起到了反效果;美國領導人提出的補償性需求,一場盛大的海軍閱兵儀式,超出了當前美國能夠有效供給的能力;作為一種折衷,讓美國領導人收獲對一群高級軍官進行一場證明其優越性能夠帶來巨大心理滿足和愉悅感,成為這次大會優先需要實踐的具體功能。
第三,國際體係動蕩變革期的混亂思想與錯誤認知的混合體。對於此次演講,無論是國防部長,還是美國領導人,都可以討論大決戰三部曲淮海戰役裏“總座高見”的橋段。美國領導人講話的奇談怪論,最典型的,就是有關重建戰列艦的描述。當前帝國海軍確實麵臨來自東大的挑戰,但是很顯然,複活戰列艦並不是正確的藥方,最為搞笑的是,這屆美國領導人已經提出了正確的解決路徑,就是必須從恢複美國的造船能力入手,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具體的執行能力先不用考慮。但很顯然,一屋子製服端端正正坐在那聆聽訓示的場景,讓美國領導人直接嗨翻了天,這嘴一開,就把內心的真實想法,結合對於美國軍隊男子氣概與英雄氣勢的極右翼理解(類似蒸汽朋克對多鉚蒸鋼的崇拜),直接就把戰列艦開出來了。但顯然帝國海軍將領知道真實世界不是好萊塢電影,可以用主角光環賦能依阿華戰列艦來懟外星人亞音速手雷投擲係統的。
引發廣泛關注的“內向化”,即把美軍威懾與戰備重點轉向國內,強調“美國正遭遇來自國內的戰爭”,聲稱應將波特蘭、芝加哥、紐約和洛杉磯等“危險城市”作為軍隊訓練場
,提出動用州國民警衛隊和軍隊進入這些城市以對抗所謂的“入侵”,甚至宣稱華盛頓特區比阿富汗更危險,直白的說,其實就是在用美國領導人的語言體係,複述那份900頁的2025Project中的相關內容,在那部分內容裏,右翼民科鍵政強者試圖通過一堆基於陰謀論和焦慮情緒宣泄的詞藻,推進所謂在2025年複活1930年代德國右翼法西斯強人,來“挽救”其認為的美國經典政治的進程。
但正是這部分內容,凸顯出了一個容易被非美國研究者忽視的問題:這屆美國政府,最大的特征,是不懂。他們的詞藻和話語,往往被外界過度解讀,將其胡亂、無序、雜糅以及胡扯的內容,人為的合理化成為某種“驚天布局”。
美軍的戰略收縮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美軍的戰略擴展是美國的霸權結構係統性保定的底層支柱,戰略收縮能夠成為一個政策選項,必須以不對美國的全球霸權結構構成實質性的損害。經常被人們忽視的一個現實,就是最為典型的戰略收縮階段,卡特政府時期,麵對中東地區的變化,仍然提出了要求必須介入的“卡特主義”,來維持和捍衛美國霸權的底層結構。“孤立主義+霸權”是個沒法同時成立的錯誤命題,兩邊靠的結果是邯鄲學步,是四不像。美國無法真正收縮到北美大陸和西半球,因為這意味著美國霸權體係的塌陷,而不是收縮;除非美國做好了放棄霸權的準備,這裏的霸權包含地緣政治,軍事,金融貨幣體係乃至思想文化方麵的霸權,否則任何所謂的收縮,要麽停留在紙麵,要麽在執行中成為一種“收縮-危機-返場-深度介入”的循環往複。
至於美國軍隊用來“安內”,更多的是反映出美國極右翼在國內政治中缺乏有效治理能力導致的氣急敗壞,以及對短期決定性成果的巨大焦慮。白左在美國國內的興起,不是什麽一兩個領導人,或者少數政治力量的心血來潮,它是由美國全球霸權的目標,利益分配結構,以及內生力量缺陷共同作用的客觀結果。或者說,白左的興起,就是美國霸權病的必然症狀,在不放棄美國霸權的情況下,在美國霸權體係的核心地帶,也就是帝國的心髒地區,進行那種複古式的改革,即使從羅馬帝國晚期的曆史中,都有充分的素材證明,推進這種變革的決心越大,帶來的反噬與副作用,隻會更加顯著,而不會出現某些認知預期的那種神奇的改進。
從結構性的因素來看,美國霸權進入帝國晚期綜合症麵臨的兩個經典結構:一個,是堅固的軍事-工業-科技複合體,這屆美國政府名義上說的是挑戰與變革,其實做的是再分配,真正能夠做到的事情,是矽穀數字金融資本新貴與傳統軍事-工業-科技複合體的融合與再生;另一個,是帝國軍事霸權支撐的全球金融霸權體係與結構,這部分體係與結構,在帝國本土的表現,就是對製造業的侵蝕,對科技革命的金融化吞噬,以及由此導致的持續拉大的收入分配,這屆美國政府能夠給出的,使用替代性的情緒激勵,人為建構的域外假想敵,以及,虛幻的利益再分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關稅),來對矛盾進行緩釋,並在其核心支持群體反應過來之前,用充滿煽動性的,華麗的政治詞藻,進行包裝和粉飾。
當然,帝國晚期綜合症也是有標準的保守治療方案的,那就是“持續獲得的勝利”,也就是說,尋找外部血包,給帝國續命。2025年新的美國政府上台之後,立刻開打,也是這個原因。但是,貿易戰,被東大頂住了,能夠收獲的,是對美國民眾吸血的關稅收入;任何可能的軍事方案,在東大九三閱兵之後,也已經不再具有任何抄作業的可能,不尋求與東大發生衝突,變成了當務之急,因為一場與東大的衝突,即使是有限度的衝突,基本處於無法取勝的狀態,如果衝突發生,那麽帝國的虛弱與衰退,就變成了無法辯解的客觀事實,要麽帝國重新取得一場勝利,要麽就真的要進入帝國清盤的階段了。
總體看,2025年美國領導人與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召集數百名高級軍官的大會,已經成為了一次前所未有、充滿爭議的政治事件。這場會議能夠達成的真實效果,是對已經進入衰退軌道的帝國的又一腳油門,而非有效的刹車,從國內政治看,這次會議傳遞出的信息,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隻會進一步加劇黨派分裂,並可能實質性的損害美軍的一些基本屬性,核心傳統以及能力建設的正常節奏;從戰略視角看,這次會議展現出的美國霸權能力的實質性衰退的重要征兆,包括但不限於國內安全聚焦、減少對外幹預的趨勢,會讓盟友和美國建構的對手重新評估美國戰略意圖和能力建設的結果;雖然會議用強烈的視覺效果突出了會議召集者的強烈個性與政治野心,但對於今天的來說,這可能是最不需要如此強烈呈現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