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留學生暴跌67%,勞動力減少50%,印度撤離後移民“洗牌”?
曾經是中國主導加拿大留學生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過去十年,加拿大國際教育的半壁江山幾乎是由印度學生撐起來的。到2023年,印度學生已經徹底超越中國,成為加拿大最主要的國際學生群體。

2015年印度留學生隻有3.1萬人,到了2023年,印度留學生數量飆升至27.8萬人,增長了770%!
2016年為52,620人(同比增長64.8%),2017年為82,935人(增長57.6%),2018年為107,020人(增長29%),2019年為138,595人(增長29.5%)。
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移民數量暫時回落至80,870人,但隨後出現強勁反彈,2021年達到169,300人(激增109.3%),2022年達到225,670人(增長33.3%),2023年達到頂峰,達到278,005人。
2015年至2023年激增:在這八年期間,印度學習許可證持有者數量增長了驚人的770.7%,從2015年的31,920人增加到2023年的278,005人。
他們不僅讓安省、BC省的大學和學院“笑得合不攏嘴”,還每年向加拿大經濟注入220億加元,畢業後通過工簽和移民填補勞動力缺口,成為加拿大移民體係的重要一環。
然而,這個“神話”正在坍塌。
兩年跌回六年前:斷崖式下滑
2023年:27.8萬人(曆史峰值)
2024年:18.8萬人(驟降32.3%)
2025年:預計僅9萬人(再腰斬,回到2017年水平)
短短兩年,印度留學生數量蒸發近19萬人,對加拿大來說,這不是普通的波動,而是足以撼動國際教育產業和移民市場的“拐點”。

透過現象看本質:背後的原因
政策收緊:2024年起,學簽配額收緊,審批趨嚴。
成本飆升:生活費上漲、房租高企,留學性價比大幅下降。
競爭加劇:全球留學目的地多元化,印度學生不再“一窩蜂”來加拿大。
移民通道調整:加拿大逐步削弱對留學生轉移民的依賴,強調“精準引才”。
好的一麵:機會窗口
競爭壓力下降:印度留學生驟減,學簽和移民配額的“擁擠”緩解,教育類、省提名類申請更有機會。
行業利好:未來幾年,護理、幼教、技工、農業、服務業的勞動力缺口更大,聯邦與省提名更可能向在加臨時居民、留學生、工簽持有人傾斜。
質量重於數量:少了大規模“數量型輸入”,政策將更青睞“對口、即插即用”的人才,對提前規劃、專業對口的人是利好。
壞的一麵:門檻提高
學簽紅利消失:想靠“讀書—工簽—移民”的一條龍走法,將越來越難。
成本壓力更大:高校生源驟減,學費上漲幾乎是必然,未來留學成本會更高。
通道縮窄:移民局不再依賴留學生“撐盤”,整體名額可能更集中在有行業背景的人群。
預測顯示,僅印度學生帶來的經濟注入就比2023年的水平缺口105億加元,比2024年的水平缺口45億加元,這將給機構收入和當地經濟帶來壓力。
安大略省等省份擁有60%的印度入學學生,麵臨著嚴重的入學缺口,迫使政府提供緊急獎學金並調整虛擬項目。
在勞動力方麵,畢業工簽(PGWP)渠道可能會減少50%以上,這將進一步擴大已經因2024年損失而陷入困境的科技和護理行業的差距。
這種缺口不僅侵蝕了高等教育機構的財政緩衝(其中許多機構20%至30%的收入來自國際學費),而且還會導致住房、零售和服務支出減少,可能導致學生密集地區的當地GDP萎縮1%至2%。
- https://immigrationnewscanada.ca/indian-international-students-in-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