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163.com/dy/article/K7GPKBG60524K8JC.html
新能源汽車暗戰,中國工程師驚險歸來
最近,上海積塔半導體的經理徐澤偉及其家人,在被意大利當局扣押後,終於平安獲釋。扣押的起因是美國指控徐澤偉涉嫌網絡間諜活動,但由於美國拿不出任何像樣的證據,意大利最終放人。有消息稱,中國同期扣押了美國富國銀行高管毛晨月,這一針鋒相對的舉動給美國施加了實實在在的壓力,很可能直接促成了徐澤偉的釋放。這件事讓人想起華為孟晚舟案,是美國“長臂管轄”再一次铩羽而歸的標誌性事件。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公民在類似處境中幾乎從沒有這麽迅速的解脫。
徐澤偉在積塔半導體擔任高級產品負責人,手握係統管理權限,是公司技術核心。積塔半導體雖然不像華為那樣名聲在外,但在業內卻是響當當的獨角獸,估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這家企業專注28納米車規芯片,業務直指新能源汽車的命脈——電池管理、充電樁、車載係統等關鍵環節。上汽、比亞迪這些國內車企巨頭,都是它的合作夥伴。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從無人問津到席卷全球,積塔這樣的企業功不可沒。徐澤偉的角色尤為重要,他的知識和權限直接關係到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壁壘。這幾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突飛猛進,比亞迪、特斯拉等品牌橫掃全球,美國車企卻隻能望其項背。如果徐澤偉被引渡到美國,美國情報機構可能通過各種手段挖出中國新能源技術的核心機密,比如是否能通過芯片漏洞遠程操控充電樁或車輛係統。這不僅威脅中國產業安全,甚至可能讓無數司乘人員的生命安全懸於一線。
可笑的是,美國給徐澤偉扣的罪名完全經不起推敲。他們稱他遠程攻擊了一家美國疫苗研發機構,竊取相關數據。一個埋頭搞車規芯片的技術專家,跑去偷疫苗資料?這套說辭別說證據,連邏輯都站不住腳。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不過是找了個蹩腳的借口,看來在遏製中國科技崛起時,已經有些黔驢技窮。
這起事件的結果,看出來了幾層深意。首先,美國的盟友不是鐵板一塊。意大利在政治上跟美國走得很近,總理梅洛尼甚至公開表達對特朗普的欣賞,但國家利益麵前,意大利得掂量跟中國的關係。中意兩國在經濟、科技領域的合作根深蒂固。2024年11月,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訪華,歸還了56件中國被盜文物,中方則回贈了1.3克嫦娥五號月壤樣本,這對意大利科學界來說是無價之寶。意大利的汽車、時尚產業在中國市場也有不小份額。如果因為徐澤偉的事和中國翻臉,意大利經濟恐怕要雪上加霜。麵對美國壓力和自身利益,意大利最終選擇放人,說明盟友國家在關鍵時刻還是會算自己的賬。
其次,這件事暴露了美國行動的底線。意大利有6個美軍基地,北部阿維亞諾基地還是美國在歐洲的航空兵重鎮。有人可能問,美國為什麽不直接玩硬的,把徐澤偉偷偷塞進軍機帶走?答案是規則的約束。如果美國這麽明目張膽地繞過意大利主權,中國完全可以針鋒相對,海外的美國公民,尤其是軍事、情報、司法領域的官員,都得提心吊膽。更何況,這種做法還會讓意大利臉上掛不住,盟友關係可能生出裂痕,意大利公民出國時也得擔心被報複。所以,美國隻能走法律途徑,結果證據不硬,意大利隻能放人。
最讓人警醒的,是這起事件給中國高科技從業者敲的警鍾。徐澤偉這樣的技術骨幹,掌握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機密,是國際競爭的焦點人物。在國內,強大的國防和安全體係能護住他們,可一旦出國,風險立馬飆升。尤其是在美國及其盟友國家,這些地方既受美國壓力,又跟中國在芯片、新能源等領域競爭激烈。稀土、通信、能源、國防這些前沿行業的從業者,出國旅行就是高風險行為。國家安全部門早就警告過,外國情報機構盯著出境的中國公民下手,手段從軟磨硬泡到直接扣押,無所不用其極。徐澤偉能平安回來,靠的是中國外交和經濟的硬實力,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種待遇。
過去十年,國際局勢變化太快。美國為了保住全球老大的位置,頻頻使出不講規矩的招數,尤其特朗普執政期間,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變本加厲。從孟晚舟到徐澤偉,美國的黑手一次次伸向中國企業,想拖慢中國科技崛起的步伐。但中國不是好捏的軟柿子,你敢來硬的,我就敢還回去。中國用經濟、外交和對等反製的組合拳,硬是讓美國吃了癟。
對普通中國人來說,這件事是個沉重的提醒。全球化時代,出國旅行、學習、工作聽起來很美,但風險如影隨形。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從業者,手裏的知識可能就是外國情報機構眼中的肥肉。普通人哪會什麽反審訊技巧?一旦落入圈套,可能稀裏糊塗就泄了密。國家安全部門的警告不是空話,敏感行業的人出國得三思,尤其是去美國及其盟友國家,簡直是自找麻煩。
全球科技競爭的殘酷遠超我們的想象,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靠著積塔半導體這樣的企業,已經成了國家經濟和戰略的支柱。美國在這塊落後了,急得跳腳,才會使出這種下作手段。可意大利放人的決定說明,美國的盟友不是傻子,關鍵時刻還是會為自己打算。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外交手腕,硬是讓意大利選擇了理性。
對於高科技從業者,這件事是當頭一棒。他們的工作不隻是謀生,更是國家科技進步的基石。出國前,得好好想想自己的處境,能不去高風險國家就別去。國家要保護這些人才和產業,也得在外交、經濟、安全上多管齊下。這場較量才剛剛開始,科技和地緣政治的角力隻會越來越激烈。每個中國人,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從業者,都得在這場無聲的戰爭裏擦亮眼睛,為國家的未來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