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保衛蘇聯
武裝保衛蘇聯是中東路事件期間,中國共產黨發起的一次政治運動。
背景
1929年中東路事件爆發後,共產國際遠東局明確要求中共中央要提出“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並組織大規模的反對國民黨和擁護蘇聯的群眾示威。對此,中共中央做出了積極的響應。他們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在8月1日“反帝日”舉行示威,而且爭取發動上海工人總罷工。
行動
中共劉伯承與葉劍英等人響應“武裝保衛蘇聯”的號召,參與“國際義勇軍”,前往伯力加入即“遠東工人遊擊隊”(或紅河赤衛隊),執行特殊任務,[1]與國民政府軍張學良部作戰,協助蘇聯進攻中國的黑龍江海拉爾之役。[2]同時,共產國際派遣伍修權擔任蘇聯紅軍翻譯。
遠東工人遊擊隊是由共產國際東方部於1929年在距伯力18裏遠的紅河組建的,主要招收了三四百名海參崴地區的礦工,歸遠東軍區司令的加倫將軍指揮。[3][4]由劉伯承領導,黃平任黨代表[5],劉鼎擔任一中隊政治指導員及全隊的武器教官,[6]塗作潮擔任無線電機務員,[7]黃文傑從事黨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