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的後遺症:民族主義,砍誰不是砍?
蘇州,2025年8月1日,地鐵站口,一位日本母子被“石頭哥”砸了。幸好傷不重,孩子沒事,可這劇情像足了抗日神劇的續集。去年6月,蘇州“刀哥”捅日本母子,英雄胡友平女士擋刀犧牲,換來凶手死刑。一年過去,刀換石頭,仇恨配方沒變,照舊讓人上頭。誰在幕後喊“開機”?《南京照相館》這類“愛國神片”功不可沒!劉曉波先生《單刃毒劍:批判中國民族主義》,有深刻的批判。
《南京照相館》:曆史?不,仇恨放大鏡!
《南京照相館》?抱歉,沒這片兒!但你懂的,指的是《南京!南京!》或滿屏“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這些片子,表麵“銘記曆史”,實則賣情緒:南京30萬冤魂配上悲壯音樂,觀眾淚流滿麵,恨不得穿越1937年暴揍“日本鬼子”。曆史不能忘,但這是在悼念,還是在點仇恨的火?
劉曉波2000年就戳破了:民族主義是雙刃劍,凝聚人心,也能讓人失心瘋。客氣了!這哪是雙刃劍,分明是回旋鏢!扔出去砸日本人,飛回來砸自己人。胡友平舍命救日本母子,網上卻罵她“漢奸”,造謠她“日本間諜”。這不是回旋鏢砸臉,是民族主義自導自演的荒唐戲!神片賺票房,煽怒火,理性被踩成灰。
蘇州街頭:刀到石,仇恨的廉價續集
蘇州“石頭哥”襲擊,官方喊“孤立事件”。孤立?笑死人了!網上反日段子鋪天蓋地:日本學校是“間諜窩”,日本小孩是“侵略者後代”。2024年,香港演員造謠日本學校不收中國學生,點讚24.8萬;昆明還傳“日本學校綁架小孩”的假視頻。平台不刪,算法狂推,鍵盤俠的戾氣從屏幕蹦到街頭。
劉曉波說,民族主義“源於自卑與崇拜”,想學西方崛起,卻發現西方不是救世主。如今呢?一邊罵日本,一邊買日係車、追動漫、吃壽司,心裏嘀咕:我恨你,但你咋這麽香?仇恨沒出口,內耗先炸鍋。“石頭哥”“刀哥”覺得自己“愛國”,實際是民族主義的廉價替死鬼。
誰在幕後喊“開機”?
別全怪“愛國群眾”。導演是誰?愛國教育從幼兒園抓起,課本裏日本侵華史占大頭,影視劇“鬼子”永遠是紙片反派。七成電視劇是抗戰題材,抗戰片年年拍,票房蹭蹭漲。這哪是教育,是仇日流水線!劉曉波警告,民族主義被操弄,變“單刃毒劍”,傷人傷己。果不其然,上麵喊“中日友好”,下麵喊“抵製日貨”;官方說“孤立事件”,街頭卻上演“石頭續集”。
更諷刺,這仇日大戲還白送四方安全對話和澳英美聯盟一張王牌。中日互掐,四方安全對話笑到嘴歪,日本死抱美國大腿。中國忙著跟日本吵曆史,美國賣軍火,澳洲賣鐵礦。這民族主義,咋像給西方免費打工?劉曉波若活著,怕是要冷笑:你們這愛國,到底愛誰的國?
解藥:少點神劇,多點腦子
蘇州的石頭,深圳的刀(2024年9月,日本男孩被捅身亡),血淋淋提醒:民族主義的後遺症,不是喊“銘記曆史”能治的。劉曉波先生主張讓民族主義回歸理性,別被政府和資本當槍使。咋整?停播“手撕鬼子”,開拍“胡友平傳”;少點“日本間諜”謠言,多點中日民間交流。2025年3月中日東京對話20項共識,貿易額2664億美元,證明理性不是癡人說夢。
最後,送《南京照相館》們一句:曆史是用來反思的,不是仇恨的放大鏡。胡友平用生命證明,善良比仇恨硬核。別讓她的血白流,別讓劉曉波的警鍾白響。民族主義這把劍,揮出去前想想:砍誰不是砍?再砍下去,自來水管裏流的怕不是水,是仇恨的血,照樣沒人敢問是誰把排汙口接上去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