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全世界產能也不少,這個世界哪裏都不缺產能,缺的是市場。
市場經濟在於資金周轉循環。在同一個市場內,技術優勢和產能規模優勢可以在在競爭中獲利。但是獲利之後第二步利潤會流出到市場的其他方麵推動消費,投資和再生產。而在隔離的市場,第二步因為巨額貿易逆差,資金流轉受阻,最終市場就會崩潰。
這就是貿易戰的底層經濟學邏輯,沒有國家和政權能夠改變這個邏輯。
無論是美國過去的貿易政策,還是中國的崛起,都是造成這種失衡的原因。顯而易見,這種失衡是無法靠中國突破科技樹,繼續變大變強就能解決的,相反隻會加劇加快這種崩潰。即使中國成功完成全供應鏈的完全碾壓,表麵上看是中國贏了,世界上其他國家輸了,但是實際上崩潰的市場之下沒有贏家,隻是誰先誰晚而已。
美國,歐洲,日本和東南亞不過是在這個斷鏈的市場上的不同環節而已。
那麽什麽是解決的出路,那就是中國市場,其實也包括其他國家改善分配製度,提振需求。內需不足是很多國家(日韓台)的問題,但是中國最為劇烈,而且病入膏肓。中國的內需不足是體製性的。國家壟斷高盈利行業,壟斷金融投資,壓榨民營企業,攫取巨額利潤後在體製內低效分配,浪費性投資,腐敗橫行,資產轉移。這必然導致分配不均,人數巨大的中低階層沒有消費能力。
利潤到消費的轉化需要人口,資本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是內需不足的共同原因,日韓台固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問題,但是中共的體製下這個是無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