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躺平還慘,中國出現一大批“老鼠人”
中國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年輕人正在流傳“老鼠人”一詞,他們日夜顛倒、蜷居鬥室、以低欲望方式與現實妥協。從“佛係”到“躺平”,如今在高失業與階級焦慮中,“老鼠人”反映出一整代人的無力與逃避,也凸顯中國青年對未來的迷惘。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中國安徽一位名叫尹浩的20歲大學生受訪指出,過去一年大多數時間的日常作息,自己是一名典型的“老鼠人”,除了上課時間之外,宿舍裏1.2米寬的床鋪就是他的“鼠窩”,而用遮光簾圍起來的空間,就是他的“鼠鼠世界”。每天淩晨2點才入睡,上午10點醒來,躺在床上滑手機直到吃飯時間,飯後再睡個午覺,下午5點醒來再滑幾下手機就到晚餐時間,餐後繼續刷影片、打遊戲直到深夜。
過去幾個月,低能量的“老鼠人”生活方式在中國迅速走紅,成為繼“佛係”、“躺平”、“擺爛”後又一個受到關注的現象。這一概念最早源自俄羅斯,透過短影音傳入中國後,被用來形容蜷居出租屋、靠廉價外賣度日、作息日夜顛倒的低欲望青年。
報導指出,在中國經濟低迷、青年失業率高、社會內卷加劇的背景下,“老鼠人”相關話題在中國全網瀏覽量近20億次,越來越多年輕人認同這一身份,並選擇成為“老鼠人”。
尹浩2023年剛上大學時,原本是個標準好學生,上課從不缺席、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還經常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一整天。然而,隨著步入社會的時間越來越近,來自小縣城的尹浩愈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他說“我在人群中不突出,也沒有家庭托舉,單靠自己的努力想要出人頭地實在太難了。”在室友的影響下,尹浩的生活習慣逐漸向老鼠人靠攏。他說“最開始隻是偶爾打打遊戲,後來熬夜越來越頻繁,慢慢就適應了這種‘鼠鼠’的節奏,再也回不去了。”

看不到希望、對現實感到無力,這是成為老鼠人的共同原因。中國官方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1222萬人的曆史新高,也是連續第四年突破千萬人。與此同時,4月非在校生青年失業率雖降至今年來新低,但仍高達15.8%。
中國重慶市協和心理顧問事務所所長譚剛強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分析,相較過去的“躺平”,當下的老鼠人感受到的沮喪程度更深。譚剛強說“躺平僅僅是工作太勞累,或收入不高,但至少還有工作可做、有收入可收。當下年輕人麵對的現實,不再是簡單地振作起來就能解決,他認真讀書,但讀了書還是沒有出路;他認真工作,但工作都可能沒了;他認真生活了,但生活品質也沒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