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這個概念基本上是個近現代概念。大體上是一種文化宗教式的組合,而不是具體血緣語言乃至生活習慣的民族。有點像穆斯林,基督徒的意思。可以說是儒教徒,或者更準確一些,科舉士大夫教徒。
為什麽這麽說呢?就當今中國公民,或者嚴格意義上的中國人來說,其實包括五大類民族。大體是外疆人(蒙疆藏),北方人,南方人,南洋人(閩粵),南疆人(雲貴桂)。這些人群人種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從體型語言到生活習慣都非常不同。真正的融合其實是改革開放以後。所以這不是原生民族,而是政權統治下的民族。
但是概念上的融合,或者上層的融合卻開始得早得多。或者也可以說士大夫是另外一個群族,淩駕於這些群族之上。或者說華人是由六大群族的組合體。
在美國說華人,則一般不包括外疆人。不僅外疆人差異更大,也因為外疆人是滿蒙帝國的前殖民統治者,是士大夫的前主子,一時還沒消化。南疆人則模模糊糊。實際上南洋人也模模糊糊。一般在美華人說起來也包括南洋人,但是日常生活交往甚微。南洋人以前是在美華人的主流。甚至華人這個概念的發明推廣也是南洋人的功勞。但是全球化以來的科技和資產移民,完全顛覆了局麵。現在在美華人的主流是新移民,或者說是士大夫華人。
所以在美華人主要分兩大塊,中上產為主的士大夫華人,和中下層為主的南洋係華人,以及一些北方人南方人。台灣香港到美國的,基本上也是士大夫華人。當然有些由於政治原因不承認自己是華人,但是根底上比南洋人還華人。
中下層華人多數傾向於民主黨,士大夫華人略傾向於共和黨。之所以沒有更多地導向共和黨,是大中國情結。其實在中國真正鼓吹甚至享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也就是居於統治地位的士大夫。其它的人是不是中國人都無所謂。對自己無所謂,對國家無所謂,對世界無所謂。因為說到底是個逐鹿之爭,鹿的意見不重要,是鹿是馬也不重要。
所以在這個二次冷戰之中,不論是香港台灣,還是美國,都有相當一部分士大夫是在擇明主的選擇中,選擇了太平洋另一邊的。
華人本來就是一個政治理念上拚湊發明出來的。利益立場從來都是四分五裂。其中相對精英的有都是士大夫一脈。投機性依附性非常有傳統。所以指望華人團結一心,根本就是癡人說夢。還是以立場利益為核心的小團體才靠譜。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那都是缺什麽才喊什麽口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