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鴨,鴨,鴨

在航空設計中,鴨翼布局(canard layout)是一種飛機配置,其中飛機在主翼前方有一個較小的前翼或前翼麵,而不是傳統的尾翼在後方。這種設計在某些戰鬥機中被采用,以提高機動性和控製性。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曾設計過一款采用鴨翼布局的戰鬥機——殲-9(J-9),但該項目最終被取消。然而,在殲-9之前,世界上已經有幾款戰鬥機采用了鴨翼布局。以下是比殲-9更早的采用鴨翼布局的戰鬥機:

1. 九州J7W1震電(Kyūshū J7W1 Shinden)

  • 國家:日本
  • 首次試飛:1945年
  • 簡介:九州J7W1震電是日本在二戰末期設計的一款截擊機,采用了鴨翼布局和後置螺旋槳推進器。該機型在1945年進行了首次試飛,但由於戰爭結束,僅製造了原型機。它是二戰期間最著名的鴨翼戰鬥機之一。

2. 柯蒂斯-賴特XP-55升天者(Curtiss-Wright XP-55 Ascender)

  • 國家:美國
  • 首次試飛:1943年
  • 簡介:XP-55升天者是美國在二戰期間設計的一款實驗性戰鬥機,采用了鴨翼布局。它於1943年首次試飛,但性能未達預期,未進入量產階段。這款飛機展示了早期鴨翼設計的嚐試。

3. 米高揚-古列維奇MiG-8“鴨子”(Mikoyan-Gurevich MiG-8 Utka)

  • 國家:蘇聯
  • 首次試飛:1945年
  • 簡介:MiG-8“鴨子”是蘇聯在1945年設計的一款實驗性飛機,采用了鴨翼布局。這款輕型螺旋槳飛機以其低速操控特性著稱,並被用作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後掠翼開發的試驗平台。

4. 安布羅西尼SS.4(Ambrosini SS.4)

  • 國家:意大利
  • 首次試飛:20世紀30年代末
  • 簡介:安布羅西尼SS.4是意大利在二戰前設計的一款實驗性戰鬥機,采用了鴨翼布局。作為歐洲早期鴨翼戰鬥機設計的代表之一,它在技術上具有一定的開創性,但未投入實際生產。

補充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者號”(Wright Flyer)是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也采用了鴨翼布局,但它並非戰鬥機,因此不列入戰鬥機範疇。

總結

上述戰鬥機均在20世紀40年代或更早時期設計和試飛,遠早於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殲-9項目。這些飛機展示了鴨翼布局在早期航空設計中的探索,盡管大多數僅停留在實驗階段,但為後來的鴨翼戰鬥機(如殲-9、薩博37“雷”)奠定了技術基礎。因此,比殲-9更早采用鴨翼布局的戰鬥機包括:

  • 日本的九州J7W1震電
  • 美國的柯蒂斯-賴特XP-55升天者
  • 蘇聯的米高揚-古列維奇MiG-8“鴨子”
  • 意大利的安布羅西尼SS.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