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瞎掰。 你可知道殲-9 也有鴨翼?

本帖於 2025-07-06 20:30:07 時間, 由普通用戶 sjhp66ds 編輯

殲-9(J-9)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期間提出研製的一種高性能戰鬥機項目,但最終未能定型,屬於中國航空史上一項較有代表性的“下馬工程”。

 

**“Lavi”(希伯來語意為“獅子幼崽”)**是以色列在1980年代自主研發的第四代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代號IAI Lavi,英文常譯為 Lavi Fighter / Lion Cub Fighter。

在1987 年八月三十日下馬。
 

 

美方情報報告

 

 

  • 2008年美國國會研究服務(CRS)報告提到:“一些Lavi設計元素疑似出現在殲-10身上,但證據不充分”

 

 

殲-10 與 殲-9 雖然是不同年代的中國戰鬥機項目,但兩者之間存在某種技術傳承與研發思路的演進關係。可以說,殲-10在一定程度上是殲-9失敗之後的“繼承者”與“重啟版本”,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設計路線。

 

 

二、技術思想與設計理念的延續

 

 

盡管殲-9未能完成,但它積累了許多氣動布局試驗、飛控控製、航電融合方麵的早期經驗,為日後的殲-10研發提供了重要借鑒:

 

 

1. “鴨式布局”的探索

 

 

  • 殲-9的多種方案中,曾有采用前鴨翼設計的設想(但未實現)
  • 殲-10采用了成熟的**“鴨翼+三角翼”布局**,並在飛控係統方麵取得突破

 

 

 

2. 飛控係統的概念延續

 

 

  • 殲-9提出過“人工穩定”概念(即類似現代數字電傳飛控的雛形)
  • 殲-10首次采用成熟的四餘度全數字電傳飛控係統

 

 

 

3. 項目組織經驗

 

 

  • 殲-9經曆多次設計反複、協調失敗,教訓深刻
  • 殲-10吸取了這些失敗教訓,在國防科工委主導下統一規劃、精簡方案、定點研發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