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外交政策理論,一直以來都包括呼籲消滅作為猶太國的以色列[1]。這種立場可追溯至1979年伊斯蘭革命,當時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由巴列維王朝時期的親密盟友,驟然轉為意識形態上的死對頭[2]。伊斯蘭共和國創建人大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曾公開譴責以色列為不合法的“猶太複國主義政權”,並中斷兩國外交關係。自此,反以立場滲入伊朗的官方言論、軍事政策、教育體係及象征性活動,例如“聖城日”等。
無論是強硬派還是溫和派,伊朗曆屆領導人均一致否定以色列的合法性。霍梅尼與現任最高領袖阿裏·哈梅內伊均多次公開形容以色列為“癌腫瘤”,並呼籲將其徹底消滅。即使是改革派領袖及較溫和的宗教人物,也普遍支持這一立場。盡管伊朗官方聲稱其反對的是猶太複國主義,而非猶太人或猶太教,但相關宣傳卻常常模糊這種區別,當中甚至包含否認納粹大屠殺及引用反猶言論。
伊朗的反以政策是由最高領袖辦公室與伊斯蘭革命衛隊統籌推動,並透過一個由親伊朗的非國家武裝組織組成的廣泛網絡來執行,當中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也門的胡塞武裝、巴勒斯坦的哈馬斯與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以及其他附屬武裝團體。這些組織獲得來自伊朗源源不絕的資金、武器與訓練支持,並被伊朗官方統稱為“抵抗軸心”。此代理人網絡讓伊朗能夠在多條前線發揮影響力,並以不對稱戰術對以色列構成實質威脅。同時,伊朗高層官員針對以色列的強硬言論及政權一貫敵意,亦令不少觀察人士認為,伊朗發展核武的野心,是其更大規模消滅以色列戰略的一環。
領導層
[編輯]伊朗與以色列曾是戰略盟友,但這段關係隨1979年伊朗革命而告終。據中東問題專家埃夫拉伊姆·卡什指出,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隨即與以色列斷交,並將其視為最主要的意識形態敵人[3]。自此,消滅以色列成為伊朗在區內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4]。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國領袖、首任最高領袖霍梅尼曾將以色列稱為“小撒旦”,對應他對美國“大撒旦”的譴責[3] 。這種敵視言論延續至今,無論是霍梅尼的繼任者哈梅內伊、軍方高層、政府官員,甚至是親政府傳媒,曆屆伊朗領導層皆不時公開呼籲消滅以色列,或預言其最終崩潰[3] 。
最高領袖
[編輯]首任最高領袖霍梅尼多次將以色列形容為“癌腫瘤”和“癌性腺體”,又強調支持巴勒斯坦聖戰者是穆斯林的責任,目的就是要“消滅這些不信真主的猶太複國主義者,他們是人類的敵人”[5]。他亦曾呼籲全球穆斯林推翻親西方政府,並動員起來為消滅以色列而努力[6]。霍梅尼對以色列的敵意深植於他更廣泛的反猶思想。他曾寫道:“猶太人,‘願真主詛咒他們’,根本反對伊斯蘭,並企圖實現全球猶太統治[7]。”他將猶太教與猶太複國主義混為一談,聲稱以色列的建立是“猶太—基督徒陰謀對伊斯蘭最清晰的體現”,由西方帝國主義一手策動,目的是壓迫穆斯林[7]。他甚至將猶太人描繪為“西方的代理人”與“幕後真正的操控者”,認為他們對國家主權的主張違背神意,又指因其“罪行深重”,所以被“真主震怒”,命中注定要“永遠屈從於穆斯林”[7]。

2013年,哈梅內伊批評以色列為“非法政權”,由“瘋狂的惡犬”掌控,“注定失敗與消滅”[8]。2015年,他預言“25年內不會再有猶太複國主義政權”[9],並表示在這段期間,戰鬥精神、英勇行動與聖戰意誌將讓以色列時刻處於恐懼之中。他多次將以色列形容為“癌腫瘤”,並強調伊朗將全力支持任何與以色列對抗的國家或組織[10]。
2023年10月3日,即哈馬斯於10月7日發動針對以色列的大規模襲擊前四日,哈梅內伊在德黑蘭發表演說,聲言以色列將“死於自己的怒火”,並強調:“這個癌症必定會被根除,願真主保佑,讓巴勒斯坦人民與整個地區的抵抗力量完成這一使命[2]。”至2024年,他更對哈馬斯領袖伊斯梅爾·哈尼亞表示:“消滅猶太複國主義政權的神聖承諾必將兌現,我們將見證從河流到大海的整個巴勒斯坦重新站立起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