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後,美國在軍事上一家獨大,有最先進的攻擊導彈,又有最先進的導彈防禦係統,那時的美國基本上可以躺贏。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的戰法已經大有改變。 曾經的導彈防禦係統反而弄巧成拙,無異於掩耳盜鈴。
五年前,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在卡拉巴赫打了一戰,無人機參與戰鬥,一下子就顯現出了在戰場中的優越性。
三年前俄烏開打,我起初還期待著雙方在烏克蘭大平原進行數百輛、甚至上千輛的坦克大戰, 結果根本沒有出現。 俄羅斯有的是庫存的坦克,但在戰場上很容易成為活靶子。 因為無人機的參戰技術和規模進一步提升。雙方每天都可以出動數百架無人機,每架無人機隻有幾百美元,而每輛坦克卻要至少幾十萬美元。
同樣的,空中也沒出現雙方空軍的飛機格鬥,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的導彈互射。
導彈防禦係統原先是一種優勢,但反導彈的導彈成本是普通導彈的三倍,往往為防一顆飛過來的導彈,防禦方需要打三顆上去。 這樣防禦方對比進攻方的成本就是10:1。
古代中國也好,西方也好,為了防守都造了城牆,所謂"銅牆鐵壁"。 這東西防防弓箭差不多,但對於越來越威猛的火炮,城牆根本無濟於事。 因此現代防禦戰,誰都不會靠建造堅固的城牆。
本月開始的以伊戰爭,盡管以色列有技術上的優勢,又有自我吹噓的攔截率達90%的鐵穹係統 (想想4年前,美國吹噓的90%有效率的新冠疫苗),但麵對一波又一波伊朗的導彈,最終力不能支。
俄烏戰爭和以伊戰爭的經驗表明,坦克、飛機、航母的威力已經不如從前。 決定戰爭勝負最終取決於無人機的數量和導彈的數量, 質量差點也沒關係。 也就是說,導彈防禦係統猶如古代的城牆,已經被淘汰。 誰先耗盡了無人機或導彈,誰就輸掉。
以色列的鐵穹隻能防衛數量有限,速度較慢的來自於哈馬斯的土製導彈。 沒有能力麵對伊朗的正規導彈。 與其花十倍的錢構造已經淘汰的舊玩藝,還不如造出比伊朗多十倍的導彈。 伊朗來一百顆,以色列就還一千顆,這樣才能在戰場上最終取勝。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Trump剛剛批準通過建造金穹(Golden Dome)。 所有的防衛係統都受製於其Capacity。 中國也好,俄國也好,隻要發射出2倍於防衛係統的導彈,任何防衛係統都無濟於事,而且進一步耗費自己的戰爭資源。當然,Trump批準這一計劃真正的目的是滿足軍工複合體又一搞錢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