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發生,使原本世俗化的伊朗迅速轉向神權統治。女性自由遭受極大壓縮,從穿著比基尼與短裙的自由狀態被迫轉為隻露出雙眼的保守穿著,社會整體向保守主義大幅倒退,幾乎回到了數十年前的狀態。
-
自1979年至今,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對伊朗實施了長達46年的全麵製裁,嚴重限製了其經濟發展和技術更新。伊朗航空業受到重創,可飛行的飛機數量銳減,多個行業與世界主流體係逐漸脫節,文明差距愈加擴大。
-
伊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阿塞拜疆族約占15%,卻在軍政等關鍵權力機構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形成對波斯族的實際統治。包括情報、宗教機構在內的高層領導多為阿塞拜疆人,引發波斯族長期不滿與抗爭,國內局勢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伊朗社會存在廣泛的反對派力量,部分人被稱為“帶路黨”,他們與以色列等外部力量合作,成為以色列對伊情報滲透的重要渠道。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和情報係統了解之透徹,令人驚歎。
-
盡管伊朗官方長年反美,社會內部卻存在強烈的“親美情結”。尤其近年來,伊朗政權試圖通過展現“無核意圖”來換取製裁緩解,效仿伊拉克與利比亞的路徑。然而這種妥協行為讓美國和以色列更清晰地掌握了其核技術發展現狀,確認其短期內並不具備核打擊能力,從而使得以色列在軍事上更為肆無忌憚。
-
伊朗在對抗美以壓力的同時,堅持戰略自主,鄙視俄羅斯與中國的軍工技術,拒絕采購中方戰機和防空係統,在政治上也刻意與中俄保持距離。四周鄰國多為敵對狀態,伊朗卻仍執意支持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與也門的反美反以武裝力量,不顧國力實際,力圖主導什葉派勢力版圖。這種外交與軍事策略不僅加劇孤立局麵,也嚴重消耗了伊朗的經濟與軍事實力,使其難以獲得中俄等國的實質支持。
-
在以色列發動行動前,美國已經提前釋放了明顯的警告信號,然而伊朗方麵選擇置若罔聞,未作任何實質性的應對部署,錯失自保良機,堪稱自毀前程。
-
以色列在深入掌握伊朗軍事部署、領導層與科研力量動向後,突然發起全麵打擊,取得壓倒性勝利。據傳除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外,伊朗多位高階軍事及科研領導人遭定點清除,其防空係統亦被全麵壓製。以色列甚至宣稱已全麵掌控伊朗領空,顯示其軍事行動的精準與決心。
-
伊朗接下來勢必會展開導彈報複,並可能對以色列造成局部損失。但由於伊朗空軍實力有限,缺乏足夠遠程投送能力,僅依賴導彈難以改變戰局。一旦美軍介入,現政權恐將麵臨全麵崩潰的命運。最終局勢將取決於美國是否下定決心徹底清除伊朗現有體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