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朝鮮不遠的我國大連船廠,約在10年前就同日下水了兩艘萬噸055大驅。至今我國造船業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南韓,而朝鮮造船業,讓所謂的主體思想及先軍政治,鬧得孱弱到了依然還停留在手搓階段。
船舶造完後要下水、舾裝和試航。下水有船塢和船台兩種形式。船塢(固定式或移動式船塢)式下水,隻需往船塢裏注水,讓軍艦浮起來,退出船塢即可。朝鮮的南浦船廠是靠近平壤的大廠,具有船塢、龍門吊等基礎設施(能滿足5000噸級船舶要求),一號“崔賢”艦就是在南浦船塢建造,並在一個月前下水。
二號艦是由位於朝鮮第三大城市的清津船廠建造,該廠產品原以小型散貨船,漁船為主,基礎設施差,雖隻具備了建造二號艦船殼及錨鏈的水平(主要設備從俄中進口),工期緊趕慢趕了半年,總算把二號艦給弄出來了,下水這天金將軍還來親臨指導。
船台式下水,有尾滑式和側滑式兩種,尾滑式是縱向倒退滑入水中,自然比側滑式要安全些,但需要有較多的輔助設備。側滑式下水的成本最低,但容易側翻,所以下水前必須要先通過嚴格的安全性核算及數值仿真。
估計清津應當是發揚了我們很熟的“大幹快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精神而任性,最終落得了翻船,發動機、螺旋槳、主軸和船底大概率地都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移位變形以至損壞(見上圖,朝鮮官方已把側翻船遮蓋住了),砸了偉大領袖的場子。見報道說金將軍發怒,已強令務要在6月份的勞動黨全會召開之前修複好,依我看屆時至多能修到哄騙外行的程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朝鮮在俄烏戰爭後的軍工業確有進展,這是因為朝鮮抓住了俄羅斯被製裁孤立的時機,挺俄以至出兵庫爾斯克,從俄羅斯換回了多項技術與設備。但是從這次翻船事件可以看出,朝鮮的硬件(如基礎設施)和軟件(如計算)仍然都還很差,已被南韓拉後到了遙不可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