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表示,巴基斯坦和印度已同意立即停火,這據巴基斯坦宣布啟動代號為“銅牆鐵壁”的軍事行動不到一天。雙方是為何突然停火?印巴局勢何去何從?
在“紙麵上”,全麵對比印巴兩國軍事實力,印度對巴基斯坦明顯占優。
公開資料顯示,印度的現役兵力約145萬人,位居全球第四,而巴基斯坦僅約65萬人;國防預算上,印度2024年軍費高達84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巴基斯坦當年軍費僅123億美元。
空軍方麵,印度空軍裝備有1400架戰機,主力戰機為法國陣風戰鬥機、俄羅斯蘇-30MKI、米格-29UPG等。巴基斯坦空軍則擁有600架戰機。
雖然印度在表麵上看著占優,但在實戰中卻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印方7日淩晨發動軍事行動,稱已打擊巴基斯坦境內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9處目標。巴基斯坦軍方7日說,印軍當天淩晨空襲巴方多處地點,巴軍隨即展開反擊。巴三軍新聞局發表聲明說,巴空軍擊落5架印軍戰機,並發射導彈摧毀印方一處軍事指揮部。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仕勝認為,在近期“空戰”中,巴基斯坦的表現可圈可點,其防空體係對印度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降維式的打擊。戰場態勢的直觀呈現,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印方作出停火的決策。
胡仕勝稱,此次印巴衝突是曆史的慣性。印方在未掌握“實錘”的情勢下便把4月22日“帕哈爾加姆襲擊事件”的“鍋”甩給巴基斯坦,原因在於克什米爾爭端問題,包括克什米爾的政治地位問題、未來的歸屬問題、印巴各自所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地方治理問題,這都是病根。若克什米爾爭端始終存在,類似的衝突會不時發生。
胡仕勝判斷,此次印巴衝突爆發後,之所以能夠迅速停火,還有以下三方麵原因。
其一,倘若印巴爆發大規模戰爭,對兩個國家肯定是一種巨大的消耗。對於印度而言,莫迪心心念念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希望產業興國,甚至想抓住中美關稅大戰“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恨不得讓全世界的產業鏈都轉移到印度。倘若印巴處於激烈對抗的境地,莫迪沒辦法指望投資商對印度進行投資。對於綜合國力明顯弱於印方的巴基斯坦而言,其行動實際上屬於被動防禦。所以對印巴雙方來說,雙方肯定是要盡快停止這樣一種高強度的對抗,要雙方都會想方設法克製。
其二,印度未曾想到巴基斯坦在“空戰”上的回擊如此猛烈,關鍵是讓印度所承受的損失和代價超出了預期。所以這才有了第二次無人機襲擊,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報複,或者是一種不甘心的表現,隻是沒想到舊仇未了,又添新仇,無人機也被打下來了。這說明巴基斯坦的攻防體係相當厲害、建設得相當好。同時意味著印巴在常規力量之間的差距不像先前想象的那麽大,這也從某種程度上抑製了印度動不動施行單邊主義的冒進。
其三,有更多大國更加積極性、建設性地加入,呼籲局勢不要升級。10日上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針對印巴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發聲,強烈呼籲印巴雙方以和平穩定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製,回到以和平方式政治解決軌道,避免采取使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行動。美國也多次表態願意介入調解,並呼籲雙方停止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