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段大陸香港水貨人力大軍的曆史,美國如果高關稅造成物價升高,那會有人開始做這種帶貨生意嗎?
上水站
[編輯]於羅湖口岸出入境的旅客每日達約26萬人次,為水客集團提供掩護,因此水貨活躍範圍主要在東鐵沿線。上水站是水貨的主要集散地,主要是港鐵管轄的C出口旁道路,每日有數以千計水貨客在車站內外交收水貨[7][8],在車站長時間逗留,造成出口內外的阻塞問題,部分水貨客更將大批拉貨用鐵車鎖在路旁鐵欄,占用港鐵“私家路”[9]。同時,深圳羅湖口岸外空地亦被水客變作“分貨大笪地”,羅湖商業城一樓則成水客“天文台”。
在2008年2月,港鐵在上水站嚴格執行港鐵附例,禁止乘客在已付費區內外交收行李等物品,後來加建大幅落地透明圍板。[10]為解決逃票問題,港鐵在車站加派職員在入閘機前監察;並於2009年3月1日,港鐵在上水站實施人流管製措施,在一號月台的第二至四卡位置設置圍欄,分隔上下車乘客,出閘的乘客須使用月台牆邊的通道出閘,預留剩餘位置予乘客候車,分隔人流[10]。2012年開始,水貨買賣情況加劇。港鐵每日有約7名人員,在上水站內專門處理水貨客,例如行李檢查及人群管理等。有職員指出,水貨客向他們惡言相向,被罵已經習以為常,亦有守規矩和禮貌道謝的水貨客。職員見證每日運輸貨物總值動輒以百萬計的“裝卸區”,曾經目睹有人將一整部洗衣機當場拆件,然後分批運載過關。又遇過有男子以“家中自用”為名運送幾箱衛生巾的情況。[11]
團體“新起點”在2013年1月27日於上水站,訪問500多名北區居民,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受訪市民不滿政府持續一簽多行政策,有57%人認為政府無視民怨,更有72%人計劃搬離水貨客聚集的社區[12]。
2014年12月,隨著聖誕將至新年將至,區內一帶超市及連鎖店日夜大排長龍。水貨客活動範圍遂由以往上水區藥房,大幅擴展到新豐路、新樂街及符興街一帶多間超市、萬寧屈臣氏及便利店甚至石湖墟公園。區內居民苦不堪言,投訴司機隻喜歡載水貨客,並擔憂農曆新年前夕情況更加惡劣。立法會議員範國威認為要杜絕水貨客逼爆上水須三管齊下,包括取消一簽多行及加重罰款以作打擊[13]。
到2015年初,在水貨客聚集裝貨的石湖墟多處街道已形同垃圾崗,包括隨處棄置送貨用的卡板,亦有旅客棄置包裝用的紙皮和膠袋。食環署數字揭示,單是2014年第4季執法部門向非居港旅客發出的914宗丟棄垃圾定額罰款個案,多達38%過期未繳,累計金額達42萬元,較居港人士的9%多3倍。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認為,港府目前做法易令旅客認為罰款會不了了之,破壞香港法治社會形象,建議港府應和內地合作追收罰款或把旅客列入黑名單[14]。
到2015年2月,港鐵宣布上水站附例特檢隊引入三部隨身攝錄器,每部價值6000至7000元。人員由2月9日起試用,遇衝突情況即時攝錄,相信能起阻嚇作用,半年後檢討成效。港鐵亦會加派約10名車站助理當值、擺放指示牌和架設臨時圍欄,確保乘客攜帶的大型行李,符合不超於23公斤的重量限製,若發現乘客攜帶大型行李,或會要求對方下車將行李“過磅”。有走私手機的水貨客大表不滿,認為攝錄極端,遇有關情況必會加以理論。有上水居民認為有關措施隻令職員捱鬧,建議嚴格執行行李管製[15]。
中英街
[編輯]2013年3月1日限帶出境新例實施後,上水站一帶的水貨客活動收斂,在港深兩地政府劃界共管的中英街,水貨客看準香港海關不能在中英街禁區執法,在該處藥房入貨,再運往深圳[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