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職能歸還給州政府,學生貸款等等錢那一塊移到財政部,教育部的確沒必要存在。就這 -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各州的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於三個層麵:州政府、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
1. 地方政府(約45%-50%)
主要來源:財產稅(Property Taxes)
2. 州政府(約40%-45%)
主要來源:州稅收(State Taxes
3. 聯邦政府(約10%-15%)
主要來源:聯邦撥款(Federal Grants)
通過美國教育部分配,主要包括:
Title I:資助貧困學區,2024年約180億美元。
IDEA:特殊教育,約140億美元。
Pell助學金:高等教育,約330億美元(不直接用於K-12)。
=================
《ZT》
裏根曾提議取消剛設立的美國教育部
據美國教育部網站資料,18世紀80年代建國後,在將近100年的時間裏沒有聯邦的教育機構。其實,不僅教育部,建國後也一直未設農業部,直到1862年才建立農業部的前身——聯邦政府農業司,1889年才設立農業部。這是由美國的聯邦性質決定的。美國直到1867年才有專門的教育行政機構。從1867年到1980年這一百多年,這一專門的教育行政機構隻是一個隸屬於其他部門的二級機構,不是內閣的組成部門。
從1980年開始,雖然這一專門的教育行政機構成為聯邦政府的內閣部門,但其權力非常有限。美國憲法隻授予地方政府管理教育的權力,沒有規定聯邦政府對教育的權力;聯邦政府即使製定教育法規政策,也沒有強製性,隻有指導性;大多數的教育政策不是由聯邦政府而是由州政府及州以下地方政府製定,具體由各州教育部門及各地方約15000個學區(School District)中的教育董事會(“必記本”注:即Board of Education)來負責實施。
教育部於1980年5月4日正式開始工作,存在不到1年,當選總統也是美國社會公認最優秀總統之一的裏根,作為共和黨人,秉持“強化個人主義與自由市場經濟,主張縮減政府規模和權力,弱化強勢勞工,減少稅收,降低通貨膨脹率和削減社會福利”的裏根主義,認為在美國聯邦政府中沒有必要設教育部,他向國會提議取消教育部,計劃將教育部當時的7700名雇員減少至 1000人,其任務轉交給其他部承辦。裏根的這一提議雖然沒有被國會接受,但教育部的工作還是受到相當影響:雇員削減了1/3多,項目和經費也相對減少。
在美國教育體係中,州和地方的主導作用,從教育經費支出的結構上最能體現。2000/2001年度,全國教育總經費為6500億美元(“必記本”注:約占美國GDP的7.3%),其中91%以上來自州、地方及私人捐贈,聯邦政府撥款僅占9%,大約600億美元。聯邦政府的教育經費分由教育部、衛生部以及農業部掌握,其中教育部掌握經費約為420億美元,僅為教育總經費的6%。
為什麽美國沒有教育部?當然是憲法規定使然。美國實行的是聯邦製度,中央與地方各級高度分權,中央不能任命州長、縣長,國有國法,但州有州法、縣有縣規。
與國防、外交不同,教育是一個受教育者高度個性化、高度區域特色化的領域,全國統一的規則是不合適的。以課程為例,美國教育部無權製定全國性的課程大綱,隻能給出粗線條的教育指導。不存在全國性的統一課程標準,各州也不存在統一的課程標準,各州隻是向各個學區頒布指導性綱領,具體的課程標準是各學區自己製定。各學區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而且同一學區的不同學校,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
作為大國的美國的不同社區,其價值觀、教育理念、經濟發展程度、傳統文化等都有相當差異,這些都對課程設置有直接影響。在具體教學中,任課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很大發言權,可以自行決定選用的教材。既然聯邦政府不負那麽多責任,也就沒必要有那麽多權力。可謂百校競舟、萬師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