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評論分析文章: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日藉中國人大會議記者會,再拿“‘中國版聯大2758號決議’”重申“台灣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並衍伸強調“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時機點上,第一,近期台美間並沒有特別觸及任何“台獨議題”;第二,距美國國務院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字句已過了一個月,且中方也早警告美國“不要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那麽,王毅這時候突然在激動什麽?
我們或可以所謂“川普2.0”的對台態度反推,又反推前,我們亦可再重看一遍美國大選前的民調,其中應該透露了些許端倪。
鑒於川普大選期間來勢洶洶,當時美國多個媒體、民調機構,無不關切川普第二任國家走向,尤其關注他的外交政策,“台灣”自然也是聚焦的一環,當時民調數字則普遍呈現雷同態勢。其中,就芝加哥委員會調查,美國人對台海議題幾個麵向數據分別如下:首先,共和黨意見領袖(80%)/共和黨支持者(61%)皆比民主黨意見領袖(46%)/民主黨支持者(49%),有更大比例將中國的領土野心視為是對美國的重大威脅;其次,在中國領土野心所導致可能對台侵略問題上,相當一致地,支持美國向台灣運送醫療物資、軍事武器的民眾都超過七成,兩黨意見領袖對此的支持比例更都超過九成;唯獨在直接派美軍協防台灣上,共和黨意見領袖支持比例為45%,美國人支持比例為相對低的36%,很大程度,便也反映了近年美國在對外軍事上的“疲態”(對烏俄戰爭尤其如此)。
那麽,順著民調邏輯,川普上台後多可找到相對的動作。第一,任命具鮮明對華鷹派色彩的盧比歐為國務卿、瓦爾茲為國家安全顧問等,呼應的正是絕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領土野心是美國重大威脅的意見;第二,川普迄今在“美國是否出兵協防台灣”一事不鬆口,呼應的即是不到半數共和黨意見領袖及約三成五比例共和黨支持者同意出兵。
此外,同一民調中另顯示,有半數美國人(51%)認為美國應該鼓勵(encourage)台灣維持現狀,但有近六成(59%)美國人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以及,雖然美國人中支持台灣獨立的比例不到五成(36%),卻又遠遠高過支持台灣和中國統一的比例(4%)。於是,盧比歐上任國務卿,在2月13日公布新版美台關係事實清單時,“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角色”項下,以“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在適當的情況下成為其成員”為開頭,且通篇刻意“刪除不支持台獨”字句,縱然引起話題議論,內容實則都不脫美國社會當下民意趨向。
隻是,川普(個人)對台灣的認知和理解(又或者對他的意義),直到今天顯然更傾向他自選舉期間就念茲在茲的芯片和軍購環節。芯片部分,川普曾說“台灣偷走美國芯片產業”,軍購部分,川普曾說“台灣國防預算過低”。亦即,芯片和軍購更可能是現階段川普著重的台灣議題範疇,其態度,當然也可能影響著美國對台政策。
所以,台灣一方便不乏有“對症下藥”味道。如軍購部分,賴清德已於2月中國安會議上宣布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芯片部分,台積電遂也宣布了要在美國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兩方一陣來回,對川普來說,台灣議題等於都得到了初步答複。
同一時間,“共和黨人大比例將中國的領土野心視為是對美國重大威脅”、“美國人支持台獨比例遠高過支持統一”等氣氛仍舊存在,中方所顧忌,便是順此,川普政府(包括川普個人)在之後關於保衛台灣一事,會否藉勢做出比預期更強硬的談話。王毅近日異常高調地去定位“中國台灣省”(甚而透過台灣藝人在微博跟進表態製造輿論氛圍),時機上盡管有點莫名,卻又有當初佩洛西訪台,其先一步警告美方一意孤行將導致災難性後果的既視感。而今,台灣僅以芯片、軍購對應了川普所出的牌,而川普對台灣的“一意孤行”八字都還沒一撇,王毅究竟在緊張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