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口風變了,烏克蘭也有點“眉清目秀”了
這兩天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再次提醒我們一件事:
作為吃瓜群眾,看啥聽啥千萬不能太入戲,否則真的容易被甩飛。
01
2月24號,是俄烏衝突三周年的日子,新聞頻道專門製作了一期特別節目——俄烏衝突三周年。

這兩位幹仗的事,主流媒體報道了不少,但這期節目尤其有趣,這幾天好多人都注意到了。
比如時間長,有網友說什麽大媒體花了40分鍾報道,其實不止,我專門去官網看了,時長一共55分鍾,近一個小時了。
而且還請了多位專家評論員,連線了駐基輔、聯合國、歐盟等多地記者,可以說全方位多層次報道這一專題,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但最有趣的是主題,總結下來大概就一句話——烏克蘭,有點難。
大家看兩張截圖就懂了。

這張截圖說的是衝突中烏克蘭軍事情況的現狀,注意報道的用詞:無法止血的傷口、烏軍被迫……
體會出什麽沒?是不是有種暗暗的關切,甚至有種關心的味道在裏麵?
有人說一句話能說明什麽,那麽再看第二張。

“烏軍仍有一戰之力”,夠明顯了吧,你體會下這個“仍有”,是不是在強調烏軍一直都有戰力,而即使現在麵臨困境,也不會隨意任人拿捏。
這是什麽?直白點說其實就是大媒體釋放出的對烏克蘭的新的口風,傾向於一種正向的情緒。
要知道,這種級別的報道,每個用詞,每個表達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的,要說明什麽,引導什麽,都在一個個字眼裏。
02
有人說不對啊,媒體的報道裏,烏克蘭一直都挺難的,從俄羅斯一小時22分拿下基輔,到烏東四州丟失,反正你也打不過,不一直是困難方麽?
但倘若你留意我們之前的很多報道的話,你就會發現,我們表達出的烏克蘭前後的難是不同的。
那就是彼時烏克蘭的難是主動挑事的難,是咎由自取的難,那時的新聞咋報道來著還記得吧,什麽挑戰俄羅斯啦,什麽加入北約啦,什麽俄羅斯是忍無可忍才揍你的啦,一句話,你困難,你活該。
可從如今烏軍被迫防守啦、仍在堅持鬥爭啦,俄美媾和啦這些報道裏,你能明顯感覺到的是對今時烏克蘭的難是表達同情的,是人道關切的。
甚至這兩天的新聞,美俄談判不邀請烏克蘭參加,有人就聯想到當年巴黎和會不經中國同意就割讓山東給日本,感同身受啊有沒有。
03
再看張截圖,也是從節目裏截的,說烏總統澤連斯基的。

它專門放了澤連斯基的這句話:我不會簽署一份由十代烏克蘭人買單的的文件......川普不是永遠的,我們需要持久的和平。
除了文字,構圖、背景音樂都特煽情,給人一種澤連斯基是堅韌的、憂國憂民的悲情總統的味道。
類似的事情,前兩天另一大官媒也專門報道了,就是美國新政策後,澤連斯基在烏克蘭的支持率大幅度上升,他同他的人民堅決反對美俄的單邊談判。

看到這樣的報道,你是不是也有一種這樣的總統和人民,是值得尊重的感覺?
很奇怪對吧,如果你熟悉咱們的網絡輿論就會知道,俄烏衝突以來,中國的不少網民堅信一個說法,澤連斯基是演員,是賣國賊,是把國家拖入戰爭漩渦的危險分子,他早就應該被清算的。
可最近怎麽風評有點轉變了呢?
說白了,還是口風變了,對澤連斯基,對烏克蘭,同樣的情況,不同的時局,此一時彼一時啦,當初讓你去笑話他過的難,現在讓你同情他過的難,都是任務,人家也有kpi的懂吧。
04
當然,也有不變的,那就是對美國佬的批判是要一以貫之的,如同當初烏克蘭為什麽走進戰爭漩渦?都是老美拱火要對付俄羅斯啊。


現在烏克蘭又為何陷入困局?也是老美吃幹抹淨不認人,屁股一甩就把可憐的烏克蘭出賣了。
總之,責任全在美帝,順便踹歐盟一腳:你們屍位素餐,支援不給力也是幫凶。

至於為什麽咱們現在看烏克蘭也有點眉清目秀了呢?大概也是某國幹的事有點太不地道了。
看圖,明知道稀土牌是咱對美的一張重要籌碼,你還要增加出口,加強跟他們的合作,這不是明晃晃的背刺麽。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烏克蘭可不就越看越順眼了嘛,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出現了重大邏輯漏洞:
按照咱們媒體之前的說法,之所以要支持俄羅斯,是因為收拾服帖俄羅斯後,美國佬就要對付中國了。
那如今俄美握手了,你猜美國佬該對付誰了?我們又該支持誰了呢?
咋圓回來啊,聰明的讀者快幫媒體出出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