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真的開始對印度裔高官進行大清洗,導致大批印度裔高管被踢出門。美國上市的3000家大中型公司裏,據說已經有191位CEO被離職,74位CEO是撕破臉式的被開除,幾乎全是印度裔。典型代表就是星巴克的印度裔CEO納拉辛汗,他上任之後一頓操作把星巴克的銷售額從增長12%變成負增長4%。離職的主要原因被歸結為業績顯著下滑,具體表現為單店銷售額的減少以及公司股價的持續下跌。波音是另外一個典型,印度裔CEO上任後先富帶動後富,把飛行控製和飛行監控的軟件全都外包給同一家印度公司,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
馬斯克收購推特後,第一件事兒就是開除所有印度裔高管並向被解雇的高管支付了相當高額的賠償金作為補償。馬斯克還準備辭退推特印度公司百分之九十的員工。這些員工還包括對公司有重要作用的工程師。為什麽要針對印度裔開始大清洗呢?印度裔管理的公司拿不出成績,公司業績越來越差必然被股東嫌棄。原來一直認為是印度重視教育。事實上印度裔能上位,種族平權才是最主要因素,再者就是印度人很抱團,隻要一個印度人進入了高管或者HR崗位就會把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甚至整個村子都拉進公司,然後鳩占鵲巢的事趕走公司創始人,在董事會裏拉幫結派自己做老大。盲目自信沒實戰經驗還拉幫結派,嚴重損害了企業利益和聲譽,所以美國企業開始大規模清理印度裔高管。
印度裔高管在管理層麵還飽受效率低下、缺乏創新以及形成內部圈子壁壘等問題的指責。這些問題不僅拖累了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還嚴重製約了企業的長遠規劃和可持續發展。印度裔高管在掌握權力後,傾向於優先雇傭和提拔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員,此舉不僅阻礙了公司內部的多元化發展還影響整體工作氛圍的和諧。此外印度裔高管在美國企業界的日益崛起也觸動了部分美國人的敏感神經,他們擔憂這可能會對白人在職場中的傳統地位構成挑戰。
印度裔企業家成功後又開始參與美國政治,進入政界後,他們又不斷推出更多利於印度移民的政策。這些印度裔精英的背後,大多和印度理工學院校友會有關係,這個校友會逐漸凝聚了越來越多的印度精英。他們大多在一個社區或一棟公寓裏居住。在公司裏一個印度人得到提拔,很快就會有多個其他印度裔的員工得到重用。穀歌公司印度裔CEO後皮查伊上任後,很快吸納了三分之一印度人進入董事會,緊接著又有大量印度裔進入公司成為普通員工。印度人閑暇之餘,通過各種集會來融洽感情,成功的人會毫不吝嗇的幫助晚輩。這些晚輩借助前輩的幫助很快就會成為公司的骨幹。正是這種抱團精神,讓印度裔在美國站穩了腳跟,滲透到美國各個領域。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大多數印度人的英語都非常好,在西方國家可以順暢交流。同時印度施行種性製度,大多出國創業的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這些印度裔來到美國後非常受歡迎。印度裔在進入公司後還非常善於包裝成一個高素質職場精英的樣子工作中勤勤懇懇。最重要的是印度裔口才都特別好。印度的學校非常重視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經常通過各類演講比賽來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如果誰想競選社團領袖,必須有非常優秀的表達能力。印度的高等院校格外重視MBA課程,這是很多大學生的必修課。一組數據顯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印度裔擁有MBA學位,這和華裔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人更喜歡研究技術和學術。在很多美國人眼裏,印度人不僅口才好還精通管理,他們都是天生的管理人才當老板上司,而華裔則是典型的技術性人才當白領苦力。
彭博社曾發布過一篇調查: 在美國很多企業一旦被印度人管理,公司業績就會很快下滑甚至造成虧損。印度人在國內雖然一盤散沙,但是到了外邊卻非常團結。這些人都是高種姓精英,他們也並非是真的都是發自內心的精神團結,而是更看重的是強強聯合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