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是某大學的教授,有自己的實驗室。我自己也因為工作關係算半個學術圈的人,對學術圈發生的事比較了解。發那個帖子時,我做的隻是預測。而接下來幾天的所見所聞,印證了我的預測。這裏說幾件事。
第一件事是NIH的大裁員,涉及幾千人。之前有網友反駁我說,NIH就是貪腐浪費的地方,該裁。那麽我告訴你,這次裁員的主要對象是第一線的科研人員。為什麽呢?因為那些行政管理人員是permanent employee,裁掉的話有法律糾紛,或者涉及大筆遣散費。而那些搞科研博後屬於臨時工,許多還是拿臨時簽證,裁掉不需要任何成本。我太太就收到她在NIH的一個朋友的信,幫他的博後找工作。看簡曆的確是個人才,成果頗豐。可惜我太太自己經費堪憂,想幫忙無能為力。如果這個博後找不到下家,因為簽證原因就隻能離開美國了。
第二件事,是我太太跟同行的華人教授有個群。現在群裏開始討論回國了。而且開始有人貼國內院校的招聘廣告,還有國內大學的招聘人員找人私下聯係。前幾年曾經有過一陣教授回國潮,後來緩下來,因為想回的大多回了,留下來的都還喜歡在美國做學問。現在估計又會是一批,為什麽大家都清楚。這還是華人群,相信在美國做科研的歐洲人也有類似的圈子,也在談回歐洲的可能性。
第三件事,有個我認識的年輕人,在美國做的博後,在頂級雜誌發過突破性的成果,現在美國找faculty的職位。以他紮實的簡曆,原本在美國就應該能拿幾個offer。有一家知名的研究機構,已經麵試了兩輪,快要敲定了,前兩天給他一封信,說因為經費的原因取消了這個職位。這個年輕人感歎大浪來得真快,打算回國找工作了。
第四件事,是我讀大學的女兒找夏季科研實習項目的事。原本以她的成績和經曆,要找個好的實習機會不難。往年這個時候應該有offer了。但今年各大學的夏季項目的錄取信遲遲不見蹤影,發Email去詢問,或者沒有答複,或者說靜待通知。現在她和她的同學們都有點不知所措。都是些想考醫學院的小孩,知道科研實習對職業規劃有多重要,現在開始迷茫了。
第五件事,我太太的學校也開始著手精簡機構了。原本以為會先砍那些拿著高薪搞DEI的行政主管和法律顧問,但事實上首當其衝的是為科研提供服務的core facility和IT人員。我太太開始犯愁她的樣本以後要送哪裏去。這件事告訴我們,別以為砍了經費就動了DEI的蛋糕。塵埃落定後,倒下的未必是你們以為的那些人,而是真正幹活的人。這些,馬斯克同誌估計是不管的。
這五件事,前三件是美國人才的流失。熟悉美國科研界的人都知道,美國科研的主力是外國人,這一點看看頂尖雜誌上,美國實驗室發的文章中有多少外國名字就知道了。當這些人成為“新政”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時,美國未來的科研實力可想而知。 後兩件是美國大學教育麵臨的問題。我們的小孩,花昂貴的學費上著美國大學,卻在因為“新政”喪失教育資源。而那些之前靠DEI上位的人,因為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還在換個馬甲繼續他們的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