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網站Axios寫道,川普及其政府的言論,在一周內的三天時間裏“痛擊、扼製並羞辱了歐洲”。該網站列舉了華盛頓采取的一係列令美國歐洲盟友“蒙羞”的舉措:
- 川普在沒有烏克蘭或其他歐洲領導人參與的情況下,直接與俄羅斯展開和平談判;
-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訪問北約期間,似乎將烏克蘭的一些談判籌碼從議程中移除,並要求歐洲自行承擔自身防務;
- 川普宣布對那些向美國征收進口關稅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
- 副總統萬斯批評歐洲“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過度監管”,並在未簽署任何聲明的情況下離開了巴黎峰會;
-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萬斯宣稱歐洲麵臨的主要威脅並非俄羅斯或中國,而是“內部威脅”,即歐洲在基本價值觀上的倒退;
- 萬斯將歐盟官員稱作“人民委員”(影射蘇聯),指責他們進行審查,批評羅馬尼亞取消選舉,譴責對在墮胎診所外祈禱的英國人和參與焚燒《古蘭經》的瑞典人的定罪。他還將慕尼黑恐怖襲擊事件與移民政策聯係起來。
- 在德國大選臨近之際,萬斯呼籲結束針對極右翼的政治“防火牆”,並會見了德國選擇黨(AfD)領導人,同時貶低了德國總理朔爾茨。
該網站總結道:“歐洲領導人一年多來一直在為川普的回歸做準備。然而,對於因內部混亂而陷入癱瘓的歐洲各國民主黨人來說,過去三天發生的事情超出了他們最可怕的噩夢。”
其實,幾天前川普與普京的通話也基本確定川普幾乎答應了普京所有條件:
1. 烏克蘭問題,川普和美國國防部長對烏克蘭放出了結束戰爭的條件。烏
克蘭放棄烏東,撤出庫爾斯克,放棄加入北約,放棄對2014年邊界的主張。烏克蘭要還美國3500億美元,雖然澤連斯基說隻收到700億。烏克蘭得到的補償是,美國支持烏克蘭2030年前加入歐盟。至於戰後重建,美國不出錢,要求歐洲出5000億美元。非軍事區分開俄烏軍隊,美軍不管,歐洲派兵。
2. 至於對俄羅斯,川普和萬斯等人,幾乎沒提出任何要求,就是停戰,在哪停沒要求。俄羅斯說烏克蘭從烏東四州撤軍,就開始談判。這姿態就是美國要把烏克蘭徹底賣了,拉攏俄羅斯,而且烏克蘭還得被訛詐自然資源還債。
3. 美國政府徹底不管烏克蘭了,說這是歐洲的事。歐洲自己花錢派兵管,反正美國不管。壓力給到了歐洲,誰愛出錢就出。這樣撒手,歐洲也不可能去白花錢,基本是一起把烏克蘭賣了。區別隻是,川普要和俄羅斯搞好關係下大棋,歐洲非常厭惡俄羅斯。
總結川普,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與萬斯的發言,可以歸納為“三不原則”。
“不參與、不承諾、不擔保”。
不參與俄烏戰爭;
不承諾歐州安全,甚至從歐洲撤軍;
不擔保烏克蘭命運。
其核心立場可凝練為 —— 美國將與普京直接談判終結衝突,但歐洲需自行承擔軍事介入的風險,且烏克蘭既不能恢複2014年前的領土完整,也無法獲得北約成員資格。
如果細品萬斯的發言:
??俄羅斯和中國不是歐洲的主要威脅,危險在歐洲內部;
??監禁對手並不是贏得民主選舉的方法;
??羅馬尼亞取消選舉是一個泛歐洲問題,德國也存在類似的威脅;
??歐洲當局不應該忽視選民的意見: “如果你害怕自己的選民,美國就不會幫助你”;
??歐洲的移民危機並非“憑空”出現,而是由過去十年來政客們的有意識的決定引發的;
??歐洲越來越多的選民投票給承諾結束不受控製的移民現象的政客,美國支持這種做法。
反應川普與馬斯克認為目前歐洲的建製派與他們不是一條心,需要大幅清洗。而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宣稱:“沒有必要脫離歐盟,它會自行解體。”表麵,川馬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解體歐盟,分裂成小國家後,扶持右翼上台,方便美國操控。
CNN主播兼首席國家安全分析師,紐約時報暢銷書《大國回歸》的作者吉姆·斯庫托:“在過去的幾年中,川普政府的公開言論揭示了其對美國在全球安全中的角色進行重大調整的意圖。這種轉變不僅代表了對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支持減少,更廣泛地反映了美國在歐洲安全以及亞洲和其他盟友安全中的參與和支持的減弱。
這種政策轉變還標誌著美國如何與盟友和對手打交道的重新評估。川普政府展現出對一些最親密盟友,如加拿大、丹麥、巴拿馬、埃及和約旦,采取威脅和懲罰措施的意願。同時,它對像俄羅斯和普京這樣的對手做出了公開讓步,並且在修辭上與之相似。
有許多美國人可能會慶祝這種轉變。兩個長期戰爭的累積效應和沒有勝利的結果使美國人對海外軍事幹預的成本和有效性感到疲憊不堪。或許,美國會在北美和南美擴大存在,而在其他地區縮小,這可能象征著一種新的門羅主義。”這位地緣政治專家意思非常明確,川普會減少對亞太地區的關注,全麵戰略收縮,回歸新門羅。這意味著美國承認,中美俄,天下三分。
據彭博社報道,川普正在私下考慮對南海政策進行重大調整。華盛頓正在考慮一項提議,即減少美國軍隊在中國本土海岸線附近的軍事存在,以換取中國減少在南海的海上巡邏。這一潛在協議標誌著美國前幾屆政府在該地區(特別是在中國南海)的軍事、國防和航行自由行動戰略發生了轉變。
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在布魯塞爾的新聞發布會視頻就解釋了美國必須戰略收縮的必要性。他聲稱,美國還沒有準備好麵對俄羅斯,尤其是在海上,因為建造必要的艦船需要七年多的時間。非常可悲的是美國這個海洋霸主已經沒有造船業了。其在國際造船行業的占比甚至連1%都不到。2024 年數據,以全球市場份額而言,美國造船業僅占0.13%。中國造船業為46.59%,韓國與日本分別占29.24%和17.25%。
海軍是靠造船業為後盾的,用產量倒推海軍自然狀態下的數量大概能算出,美國造船業現在本身也隻能供得起一個40艘驅護艦,三到四艘航母的地區強國海軍水平。而前提是美國造船業不繼續萎縮。美國海軍如果連俄羅斯海軍都對付不了,怎麽可能對付中國海軍?
如果在北約,歐盟幾十個國家聯合起來都不能摧毀俄羅斯的,川普沒有理由在亞太,隻有日本和南朝鮮兩個小國和菲律賓一個小窮國的情況下,與比俄羅斯更強大的中國展開激烈對抗。
與歐洲不同,美國在亞太的盟友網絡存在結構性弱點。日本、南朝鮮及菲律賓的軍事體量總和不足中國常規軍力的三分之一,且缺乏自主防禦縱深。且三國對華經濟依賴度均超過25%。將歐洲資源“東移”的宣言充滿戰略模糊性。五角大樓2024年《全球兵力態勢評估》承認,即便抽調全部駐歐美軍,也隻能填補印太戰區60%的作戰單元缺口。而美軍現在的結構又不適合和中國在海上爭霸,其歐洲駐軍沒有辦法轉移過來,因為大部分都是地麵部隊。
很難想象美軍七八萬人轉移到日本和南朝鮮,這麽多人和重裝備都沒地方放,而且其歐洲駐軍都是為了在歐洲平原作戰,主要都是機械化部隊和短程戰術航空部隊,並不適合與中國打海上作戰,轉移到亞太毫無意義。
美國空軍的F35和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並沒有代差,而且作戰半徑也小,即便是從歐洲全都轉移過來,也無法突破中國海空對空導彈防線,反而其地麵狀態就能成為中國東風快遞下的活靶子。
在沒有強大的壓倒性的海軍優勢的情況下,美軍不可能采取全麵的戰略壓迫態勢。川普說的將歐洲的軍力和裝備轉移到亞太,來對付中國,現在看更像一個訛詐遊戲,也是能夠體麵的撤離歐洲的借口,將歐洲防務徹底甩掉,這個大包袱他早不想要了。
在俄羅斯周邊畢竟有將近30個敵對國家願意被美國驅使,不管怎麽說,法德英也算實力還可以,而在中國周邊,則不存在這個情況。很難想象在美國不出動的情況下,南朝鮮和日本,菲律賓這種體量,能夠跟中國像俄烏戰場這樣打的有來有回。所以很可能川普表麵上說要把軍力轉移到亞太,實際上會選擇收縮。
對於現在的川普來說,攘外必先安內,他的內部革命還沒搞完。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除了大約75,000名選擇“買斷”方案的雇員外,還有超過14,000名雇員被裁。截至目前,裁員主要影響到內政部、能源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農業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人事管理辦公室和總務管理局的試用期(新)雇員。
據消息人士稱,最終可能會有多達200,000名試用期雇員被裁,一些職業和公關雇員也收到了解雇通知。
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也未能幸免,在該機構2800名試用期雇員中,已有近一半被裁,同時約有400名雇員似乎接受了“買斷”方案。這意味著該機構將失去約十分之一的員工。而疾控與預防中心的上級機構——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也有超過2000名試用期員工被解雇。
疾控與預防中心已推遲發布告知公眾流行病形勢的分析報告,並中斷與醫生、研究人員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溝通。原計劃通過該中心健康警報網絡發布的一份關於季節性流感的關鍵分析報告,目前已被擱置。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稱:“加德西(Gardasil)疫苗很可能是我們見過的最糟糕的大規模使用疫苗。這種疫苗針對的是數百萬青春期前兒童和青少年,而他們死於宮頸癌的風險為零。在加德西疫苗試驗中,死亡率是宮頸癌死亡率的37倍。接種加德西疫苗的孩子,死於該疫苗的可能性是死於宮頸癌可能性的37倍。所以,和大多數疫苗一樣,加德西疫苗的問題在於,它從未與真正的安慰劑進行對照試驗。”
軍工複合體與醫療複合體都占據了美國最多的資源。現在美國已經無力供養,老川上台就是要重新分配資源,吸引製造業回流。把海外兵力召回本土,也更好鞏固北美以致南美。
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的大小,取決於該國過去幾十年的政策積累,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像個黑箱,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取決於該國的曆史,文化,甚至國際形勢。當該國幾十年的政策積累達到了一個爆發點,該國競爭力大幅度上升,對外會有一個壓倒性優勢,而此時,無論該國實行何等的政策,都會被證明是正確的。原因在於:不是政策本身的正確,而是該國競爭力比較強,即便是看上去不正確的政策,但是很可能導致出奇妙的效果。
美國去工業化時間太久,因此就是逼如台積電去美國,估計也是拔苗助長。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工程師,尤其是能夠為工作全身心投入加班加點的工程師。無論台灣還是大陸,都是不缺這類工程師的,但在美國,這類工程師總體來說還是嚴重不足的。英偉達在美國公司中以加班聞名,創始人黃仁勳更是身先士卒加班加點。而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於黃仁勳的評價是“黃仁勳的勤奮在台積電也就是略高於平均水平。”,見微知著,半導體製造行業整體的工作強度可見一斑。
而作為製造業回流美國的經典案例,台積電亞利桑那工廠的生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水土不服,比如美國工程師不願意長時間加班來保證項目按時完成,台灣主管“嚴厲”的管理方式引發美國員工不滿。台積電當然可以削足適履適應美國生產文化,但失去效率的台積電的競爭力自然會下降。
製造業的回流是一項係統性的工程,找企業老板一起開個會弄個簽約儀式不難,但工程師的培養和製造業文化的重塑需要久久為功,光靠喊口號和發補貼是解決不了的。還是那句話,川普的想法很美好,但客觀規律的約束就在那裏靜靜地看著他,現在折騰地越凶,未來遭到客觀規律的反噬也會更凶。
這點其實也體現在OpenAI。OpenAI的奧特曼原本有一個巨大的計劃,可以稱之為“三重門”計劃。為什麽叫三重門,因為他們打算設置三個巨大的障礙,使得後來者無法跟其在AI領域競爭。具體哪三重門?
1.算力(芯片)門。這個最好理解,就是利用老梅手裏現存的高端芯片製造優勢,確保要在AI賽道上奔跑,就必須有巨大的算力(芯片)。
2.能源門。說到底是電力。這一塊除了老鍾,老梅也算說二不三的存在。加上後續多個核電站計劃,形成一個巨大的能源門。
3.數據門。這扇門比較有意思,要確保源源不斷的全方位數據,老梅對老鍾是沒有優勢的。首先人數比不過,其次數據的采集終端數量比不過,長期來看靠本土那點規模肯定不行。
所以奧特曼除了OpenAI,還有一個世界幣計劃。世界幣的基本思路是用人的虹膜作為唯一注冊標識,然後每月發“生活費”。有這種好事?其實就是用維持一部分生存的錢(世界幣)來換取這個人極其與之交互的全部數據。
奧特曼早早的把openAI給close了,就是覺得自己有足夠的領先,可以開始用閉源模型的收費服務來啟動最後一個數據循環。這個循環最後覆蓋中美之外的大部分無力在AI賽道上持續競爭的國家,那麽closeAI也就獲得了相較東大的公司們巨大的數據優勢。
競爭格局就變成:東大暫時擁有能源優勢,而老美擁有數據優勢和算力(芯片)優勢。老美可以用去他的環保的方案來彌補短期能源劣勢,老中則得慢慢追算力,並且很難再追得上數據。
可惜Deepseek在春節期間橫空出世,戰術極其簡單粗暴,就是開源免費。那基本上就是要了奧特曼的命根子了,比你便宜得多就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還開源了,讓全世界有想法的同學都能有機會自己搞一套。有機會能有自己一套,就不必上你獨家的全套,那麽世界幣也就成空了。
可以理解那幾天奧特曼說話都有點語無倫次,剛剛還以為自己勝券在握等著對手投子認輸,沒想到對麵過來端起棋盤直接劈頭蓋臉砸他上,腦袋瓜嗡嗡的。
新的局麵是:1.老中能源優勢還在,長期看在能源線上也更占有,核聚變已經1000秒了。2.數據源頭爭奪就各憑本事了,休想一家獨食。3.算力(芯片)還有差距,但是差距帶來的影響被消除了一部分,老中有更多的時間回旋和追趕。AI大戰是老美在科技領域最後的掙紮了。實在想不出,這顆明珠要是再落地,那空空如也的王冠上還能剩下啥法寶?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中美產業界對所謂的高科技產品的對外競爭思路差別很大。老美眼裏的高科技,就得定出個高價,然後把他當成個明珠供著。然後誰認我做老大,我就高價賣給誰一點,買家還得感恩戴德一番。老中完全不一樣,堆那麽高資源整那麽高價格,那還叫啥高科技?用更多的資源整出更貴的產品誰不會?高科技就是要物美又價廉,最好要人人都用得起,還要人人都用我的。
中式高科技產品的競爭思路,對應的是儒家的仁。高科技得普惠大眾,而不是當成搜刮民脂民膏的利器。順便,作為一種競爭思路,那麽好的東西我賣得那麽便宜,對手就沒有動力和能力來爭了。
這些道理,老川當然懂。對老川當務之急是集權,用關稅征服各路諸侯,如歐洲,加拿大與墨西哥等,加強華盛頓對自己地盤的調控能力。華盛頓有調控能力,就可以解決因為人為因素造成的短缺所導致的通脹,如雞蛋。去年拜登以禽流感為借口,撲殺了1億隻雞。但是美國現在網絡上已經傳出了不同的說法,禽流感是假的,目的就是為了操縱市場價格,讓雞蛋漲價而已。而當時負責這件事的農業部監察長已經在特朗普上任後立刻被解雇,當時她還拒絕離開,最後不得不保衛強行把她架出去。
其實美國大財團,經常操控政府通過各種條例去消滅中小企業,方便大財團操控物價。故此,老川相信,隻要他有足夠權力,就算加關稅,隻要美國國內中小企業正常生產,通脹不是媒體渲染這樣可怕,美國降息也問題不大。但美聯儲所代表的華爾街舊勢力哪裏會讓老川這樣容易達成願望。華爾街也開始唱多中國資產,狂買港股。
美國朝野都開始想,畢竟中國在美國萬裏之外,既然打不贏,我們就搞定自己地盤過日子吧。當一個帝國內部分裂後,失勢的勢力自然往外求利益。投資市場,隻是世界棋局一個很小的部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