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低誠信的水位,人們最終隻能去選擇一種底線式的、無情冷酷的模式,至少這足夠公平。
這幾天,包括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等在內的4所澳門高校,紛紛跟進此前澳門大學宣布的措施,在2025/2026學年,不再招收內地非高考學生。
原因很簡單,因為發現考生作弊。
2024年11月18日,澳門司法警察局召開發布會,稱有澳門高校早前接獲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通知,懷疑有學生利用香港的不實學曆報讀澳門高校學士學位課程。
經調查,共發現24名已成功入讀的內地學生相關申請學曆存在不真實情況,懷疑涉及偽造文件行為。涉案學生中20人已逃離澳門,其餘4人被拘捕。
香港的情形也不遑多讓,同樣發現多起作弊。
2024年5月,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被曝有碩士生以假學曆入學,經調查一個多月後,校方曾表示已發現有大約30多名學生提交假學曆文件,或會涉及80至100名學生。
2024年10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學亦公布,當年5月起翻查近5年所有非本地生的申請個案,發現一宗疑似虛假學曆案例;該校在2024學年招生時,已堵截10宗懷疑造假案例,均已報警。
而從媒體的報道看,這些事是遲早要發生的,在業界算不上什麽秘密。
01
如今在留學中介市場上,存在著所謂“保錄取”項目。
從名字也能看得出來,這個項目大概不會這麽老實——任何一個有淘汰率的選拔,隻要敢說“保錄取”,隻怕內裏都有門道。
也確實是如此,這些中介機構作假的手法可謂五花八門。
雅思、托福證書,直接P;疫情後,托福推出了家考,那麽就找人代考;各種國際課程的分數,買通國內國際學校,出一份假的;申請作品集,可以直接找人代勞;一些學校的線上麵試,也可以代考;至於什麽推薦信、校外活動雲雲,這就更不在話下了。
總之,申請學校所需要的一切,這些中介機構都可以“搞定”。
圖/圖蟲創意
說實話,這些在留學圈內大概也不是什麽秘密。那些家長、考生,也很難說是都不知情的。這些所謂的“保錄取”,單個項目費用少則四五十萬元,多則超過百萬元。
很難想象,這些學生、家長,對於這種百萬元的支出會毫無懷疑。不排除有心大的考生、家長,真的如留學機構所宣傳的那樣,“全程連郵箱都不用點開”。但在如此重要的人生事項上,真的是完全放任、毫不關心,也很難讓人信服。
如今,這些早就被玩壞的材料作假,終於迎來了付出代價的時刻。
02
這些誠信要求,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個道德問題。哪怕不遵守,也沒什麽太大的代價。
現在看來,恐怕並不是這樣。且不說退學、處分,在香港、澳門的多起案例中,警方介入都已經成為常態。
根據法律人士介紹,這是因為香港有相對應的法律條文,即《刑事罪行條例》中的“使用虛假文書罪”,任何人製作或使用虛假文書(包括證明學生成績的相關文書),最高會被判處14年監禁。
也已經有學生因為作假而入獄。2024年10月17日,24歲的吳某因“為取得入境證而安排作出虛假陳述”的罪名,在香港東區裁判法院被判入獄17個星期,並被遣返內地,該名學生正是提交了虛假的康奈爾大學官方成績單和畢業證書。
而除了入學之外,各種學術誠信的處分也已經越來越嚴重。比如前兩天浙江大學一女生用AI學術造假,而被麻省理工退學。她自己也回應,她運用GPT修改了部分用戶的訪談內容。
越來越多的這些案例,希望能讓留學生們清醒——這些所謂“默認你誠實”的審核機製,千萬別老想著鑽空子,一旦這些看似慈眉善目的學校較起真來,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而另一個後果或許也讓人很意外,一些學校(就像這一次的澳門高校)開始宣布“不再招收內地非高考學生”。
毋庸諱言,一些學生選擇留學,就是為了逃避高考——不用去卷千軍萬馬的考試,可以通過更多元的能力考查,以及部分“鈔能力”,直接上頂尖名校。
現在,機製已經玩壞了,這條路很有可能會被堵上。
03
這些學校也開始認可中國內地的高考,這或許也是一種形式的“高考崇拜”。
“高考崇拜”如今已經很常見,比如常見的“第一學曆”,就是一種高考崇拜——人們隻認可高考後的成績。
這種崇拜,當然一方麵來自於高考本身的“宏大”——在中國,作為全民參與的大學入學考試,其地位無可取代。
另一方麵就是因為人們認為它是公平的,無論高考的分數差異,至少高考的試卷保密、考場紀律雲雲,在國家強製力的加持之下,毫無疑問是當前國內各種考試裏首屈一指的。
至於其他的考試,恐怕都達不到這種公信力。自主招生,“學校自己出題能靠譜嗎”;保研夏令營,“保研的水分,懂的都懂”;哪怕是考研,“那麵試恐怕也有門道啊”。類似的想法,恐怕不少人心裏都有,當然這些想法也都有些道理。
而現如今,這些名校也再次強調了“非高考生不取”,恐怕也是再次強化了“高考崇拜”,當然,也可能順便助長了一些“留學生很水”的印象——“看來還是經曆過高考的,才有真本事,這些學校不也這麽看嗎?”
這未必是準確的,高考的一整套機製也很難說是完美。就像這幾天上了熱搜的深圳小學數學考卷,據專家分析就是為了適應現在情景化和生活化的出題方向,配合現在應試教育的選拔模式。
不過,即便再多不滿,現階段恐怕更多的人也隻有忍著,不然呢?沒有高考,你還能找到多少公平的機會?和別人拚“保錄取”嗎?
04
當然,從長遠看這是不是一個好現象恐怕還有待討論。
某種程度上,“高考崇拜”封閉了很多教育改革的可能,在製造無數又卷又累的童年,讓許許多多的家長、學生心力交瘁。那些美好的話語,因材施教、各展所長、綜合素質雲雲,都無從談起了。
但這又能怪誰呢?在一個低誠信的水位,人們最終隻能去選擇一種底線式的、無情冷酷的模式,至少這足夠公平。
這多少讓人有點難過。
反複強化的“高考崇拜”,其實也意味著某種失敗——一種依賴於信任、更加多元的選拔機製,終究還是沒能完全建立起來:“鑽空子”的太多,最終連帶著這一整張機製都消失了。
• 形容中國大陸社會道德淪喪,已經成為亞洲各國的道德窪地不為過吧 -amico- ♂ (0 bytes) () 01/15/2025 postreply 10:21:37
• 中國大陸,一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社會,極度內卷的生存空間已經摧毀了中國大陸民眾的道德底線 -amico- ♂ (0 bytes) () 01/15/2025 postreply 10:25:24
• 騙子國名不虛傳,城頭那則學生大罵說實話的教授的新聞就是牆國現在的真實寫照,還有人癡心妄想土共會朝民主製度發展 -Sandcity2000- ♂ (0 bytes) () 01/15/2025 postreply 11:06:40
• 感覺學生造假隻是冰山一角,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都在造假。 -北美三十而立- ♂ (0 bytes) () 01/15/2025 postreply 1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