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 Pacific Palisade 的大火》
Pacific Palisade 是位於大洛杉磯地區的一個小社區,僅有兩萬多居民。這裏擁有世界級的博物館 Getty Villa,館內藏有希臘、羅馬和意大利古代文物,同時這裏還有最美麗的海景,房價從千萬美元起步,是全球最昂貴的房地產之一。
然而,這次大火中,當地的消防栓竟然沒有水,那麽其他洛杉磯地區的火災情況豈不是更加嚴重?這場大火被歸咎於氣候變化和 Santa Ana 風,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左派推行的新綠能政策的後果。他們反對現代科技與資源開發,實施的複雜政策不僅影響了基礎設施建設,還導致許多保險公司撤離加州。
洛杉磯的大火讓加州似乎倒退到19世紀,也讓美國有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影子。
從20世紀開始,美國東部名校如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曾對猶太人實施招生限製,直到70年代才終止。北加州的白左自1970年代起推行平權法(Affirmative Action)。比如,舊金山最好的高中,華人需取得97分的考試成績才能入學,而白人和其他亞裔隻需90分,非裔和墨裔甚至隻需70分。這種政策後來擴展到加州的公立大學(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限製華人錄取比例,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善。
平權法是今天所謂“多元化、平等與包容”(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簡稱 DEI)的前身。民主黨政府的錄用標準常以種族、性別、性向為優先,而非能力與成績。例如,在民主黨主導的大城市,警察局長多為非裔,工務局長多為女性,教育局長則多為拉美裔。白人和華裔往往被邊緣化。比如美國特勤局(U.S. Secret Service),在拜登政府領導下提拔了一位女性局長,她推動大量招募女性探員,最終在保護前總統特朗普時出現了嚴重失誤,險些釀成暗殺事件。
洛杉磯大火也與政策失誤有關。加州州長紐森(Newsom)削減了 Pacific Palisade 地區水庫重建的預算。特朗普政府曾計劃通過運河將北加州的水資源調至幹旱的南加州,但這一計劃遭到了紐森、環保團體和好萊塢明星的集體反對,因為他們認為需要保護北加州河流中的魚類,導致90%的北加州水資源流入太平洋。
此外,洛杉磯市長削減了1800萬美元的消防預算,用於資助非法移民。盡管氣象局早有幹旱與山火的警告,她卻未采取任何措施,反而跑到非洲參加加納總統的就職典禮。而洛杉磯的消防局長是一位高學曆的女同性戀者,雖在多元化政策上表現出色,但缺乏消防專業能力,其任命更像是為了推動消防局的性別平等政策,包括招募更多女性消防員。
這場大火暴露了加州政策的深層問題。幸運的是,美國政府正在逐步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