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習近平緊抱“東升西降”路線,在中國債台高築、房地產泡沫爆破、通縮迫在眉睫的情況下,不但拒絕反思十多年經濟政策的失誤,更正加大力度推動工業強國計劃,以對抗、反製、報複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壓力。評論批習近平無德無才,將中國帶向絕境。
《華爾街日報》周一(23日)引述北京外交政策顧問表示,“習近平仍然相信東升西降。隻不過在他看來,這條路不一定是坦途。”
而此際中國正被債務淹沒,房地產泡沫破滅導致數萬億美元的家庭財富蒸發,並瀕臨通縮。經濟增長放緩,西方投資崩潰,消費者信心接近曆史低點。在習近平執政逾10年的時間裏,中國的增長在很大程度是由借貸、房地產投機及基建投資拉動的。一些可帶來持久增長的艱難改革,如增加消費者支出,卻被忽視,而優先選擇了旨在加強共產黨控製的政策。報道指,一些政府顧問私下認為這是“失去的10年”。而許多經濟學家也認為,習近平並沒有采取強硬但必要的措施來修複中國受傷的經濟。
接近北京決策圈的人士透露:近年來中國發生的一切並沒有改變習近平的看法,習還是堅持自己的路線,相信自上而下管理中國經濟的方式,以及讓中國成為更大工業強國的計劃。為了實現其願景,習近平正在建立一個全麵的工業供應鏈,旨在生產包括半導體在內的產品,以抵禦與美國的更多衝突。同時通過限製美國製造芯片、汽車發動機和國防相關產品所需原材料的銷售等反製和報複措施,來應對川普(Donald Trump)就任後的關稅上調。他還在發展中國家培養盟友,以對美國施加更大壓力。
澳洲價值聯盟成員、時評人皇甫靜向本台表示,習近平認知低下,所以才敢說出“東升西降”這樣的話。同時他是“鴕鳥領導人”,不敢直麵現狀,其“閉關鎖國”做法,會讓百姓陷入困苦。
皇甫靜說:“他是認知能力非常低下的中國領導人。他統治中國12年了,他就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堆裏,完全按照他自己虛幻的那種幻想治理國家,他沒有辦法正確麵對國際形勢,可以預見中國明年,以及未來5到10年就準備『深挖洞、廣積糧』吧。”
皇甫靜又表示,經濟學家早就指出,當一個國家沒有民主根基時,隻有“後發劣勢”,因此習近平獨裁政權下不刻能出現“東升西降”。
皇甫靜說:“(經濟學家)楊小凱把問題全都看穿了,他在2000年初就看到了未來幾十年中國最終會走向甚麽樣的道路,一個專製極權的政權,絕對不可能在經濟上獲得快速發展;中國如果還是維持一黨專製的統治模式的話,它絕對不可能走到東升西降這個層麵上的。”
北京“八九藝術家”、時評人季風也在接受本台采訪指,一如習提出的其他爛尾政治工程,相信在現實暴擊下,“東升西降”的口號不久也會消失。
季風說:“現在包子內部問題都解決不了,經濟不允許他做東升西降的事,國企做得到嗎?外貿企業做得到嗎?就說,一你的政治製度已經不行了;二你的經濟已經接近跟全世界脫鉤了;三,文化已經死了。東升西降(說法)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消失。”
2021年新冠疫情在國內初步被控製後,習近平提出“東升西降”一說,當時他以為中國會迎來疫後經濟的發展;同時美國深陷疫情和通貨膨脹會導致經濟停滯不前。但中國在三年抗疫結束後陷入經濟危機,百業蕭條,社會戾氣橫生。
今年初,南京大學國際戰略學者朱鋒就對中國媒體鼓吹的“美國注定衰落”等“東升西降”演繹版提出警告,呼籲公眾認清中美競爭的真實現狀。觀察人士認為,當時中國當局大有為“東升西降”降溫趨勢。
但情況最近似乎又有逆轉。《華爾街日報》披露,一家谘詢機構在今年早些時候為習近平撰寫報告,認為如果不堅持采取提振經濟的措施,中國可能會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但習近平對此不為所動,還問:“通縮有甚麽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便宜嗎?”。其無知和輕視態度令中國決策圈再不敢觸及“通縮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