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半年,《北京檔案資料》連續刊登一組《中南海史料》。這些史料告訴我們,早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中南海就變成公園了。把皇帝禁苑與軍閥官邸變成公園,是臣民社會向公民社會過渡的一個標誌,對於當前的社會轉型具有某種借鑒作用。
早在金、元時期,“太液秋波”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當時太液池的位置就是現在的北海與中海一帶。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皇城南移,為了豐富皇城園林景觀,又開挖南海,使太液池的範圍進一步擴大。清朝建立後,幾代皇帝都喜歡園林生活,於是他們在中南海興建殿宇館軒,作為避暑聽政之所。相比之下,紫禁城則受到冷落。
辛亥革命後,中南海為袁世凱占用,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府。袁稱帝時,以建立“新中華民國”為名,將中南海改為新華宮,並將原來的寶月樓改建成新華門。此後,中南海又相繼成為黎元洪、曹錕的總統府和張作霖的大元帥府,它一直是平民百姓無緣涉足的禁地。
1928年北伐成功後,時任北平市公務局局長的華南圭致函北平市市市長,要求對中南海予以保護。這件事引起國民政府的注意,經過一番努力,中南海董事會於當年12月15日準備召開成立大會。該董事會籌委會為邀請公務局派員出席,並在邀請函中表示:
中南兩海係自遠至清帝王苑囿之一部,其風景清嘉,宮室壯麗,為國內有名建築。但其經費所出,無非我民眾先代之脂膏,乃以供少數人之娛樂,實為我民眾所不甘。民國成立以來,又為十數軍閥所把持,藏垢納汙,罪惡叢集。今幸北伐告成,豪酋斂跡,而此曆史上之園林不為民有,坐視荒廢,殊為可惜。同人等謹遵先總理天下為公之意,僉以中南海應歸市民直接管理,以絕罪惡之根株,以供遊人之玩賞。因於本月十三日召集北平各屆民眾代表開一聯席會議,設立中南海董事會籌備處,以籌備真正代表民意、直接管理中南海的董事會。當決議於本月十五日(星期六)午前十時在南海大禮堂開董事會正式成立大會。
與此同時,中央政治會議北平分會亦函請北平特別市政府、平津衛戍部司令部、北平警備司令部和憲兵司令部,共同成立“接收中南海辦事處”,並準備讓中南海“依中山、北海公園成例,從速正式開放”。隨後,有關方麵還希望“中南海為北平市民共同遊憩之公園,永遠開放,不收門費。”1929年4月,中南海董事會推舉熊希齡為主席委員,李光漢為事務主任。不久,北平市政府也成立“整理中南海公園臨時委員會”,負責中南海的有關事宜。至此,中南海向市民正式開放。
從此,中南海公園,就成為勞動人民休息、遊玩、娛樂的樂園。
“現代石敬瑭”毛澤東占領北京後,一眼就看中這塊寶地,立刻就率領黨國要員帶著家屬霸占。
廣大勞動人民連向內瞧一眼,都被其巨大的“為人民服務”橫匾結結實實地擋住視線!
屈指一算,中南海公園已經被中共頭目們霸占四分之三個世紀之久了!
有關方麵還希望“中南海為北京市民共同遊憩之公園,永遠開放,不收門費。”
這個夢想,至今還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