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萬美元,莫言兩眼放光

莫言這個人,是個可愛的小老頭。

他的可愛之處在於,挨了很多罵卻一句話都不反駁,總是笑嗬嗬地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一個月前,第19屆“愛心獎”在香港頒發,莫言也在獲獎之列,本來不打算去的,當得知可以獲得19萬美元獎金後,莫言兩眼放光,他興奮地說:

“這個要得,無論如何都要去領這筆獎金。”

莫言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19萬美元換成人民幣就是130萬,這可不是小數目,能幹很多事,他打算全部捐出來,預計可以幫助約60名先天性心髒病患者。

“人生在世圖什麽呢,錢再多也就是花一部分,房子再大也就睡一張床”,這是莫言發出的感慨。

對待錢的態度上,莫言不僅有感慨,還有具體行動,自己寫作賺來的錢沒有拿到美麗國去買小房子投資,而是大筆大筆花在慈善事業上。

1999年,莫言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當年文學獎獎金捐給雲南西疇縣希望小學,兩年後又把兩萬元“第二屆馮牧文學獎”獎金繼續捐獻給這所小學,要知道那時候月工資也就幾百塊錢。

獲諾貝爾獎兩年後,莫言向紅十字會捐贈100萬元稿費用於救助患先天性心髒病兒童,加上這次捐出的130萬元,他已累計捐款1260餘萬元,救助300餘名患病兒童。

2023年7月,莫言聯合《中國慈善家》雜誌共同發起“與莫言同行”公益行動計劃,成立“兩塊磚公益基金”,發起實施“莫言同心”“與星同行”“健康童樂園”三個公益項目,救助家庭困難的先心病、孤獨症兒童,幫扶鄉村兒童早期發展。

原來他是這樣一個人,看到莫言做慈善的消息後,顛覆了很多人對莫言的認知,稱讚其正氣浩然、大愛無疆,無不欽佩之至,但仍然有些二楞子繼續噴莫言,用不著邊際的話羞辱莫言。

現在連一貫貶損莫言的司馬某南都禁言了,這些人真該閉嘴了。

“善良是文學的應有之意,盡管我們在作品裏批判惡、揭露黑暗,但目的還是要彰顯善良的力量,善是文學的底色,也是慈善的底色。”

有人總是拿莫言的作品說事,認為他寫的一些東西太肮髒,太不入流,這其實是心虛的表現,有些東西可以讀不懂,有些事情可能沒經曆過,但不能否認人世間曾經發生過的罪惡,不能否認人性深處的複雜,如果對這些東西刻意回避,不敢麵對,那麽就會滋生出更醜陋的惡,更虛偽的假。

我們現在什麽都不缺,就缺麵對真實世界的勇氣,缺不回避矛盾問題的魄力,缺自我反思的度量,缺對善良和人性的尊重。

莫言是人不是神,並非不可以批判,但這種批判應建立對其作品理性探討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惡毒的人身攻擊,甚至根本就沒讀過莫言的作品就一頓亂噴,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作家是一種恥辱,一種倒退。

同時,主流媒體應該義無反顧、正大光明地承擔起傳播真相的責任,大膽地為那些受委屈、被誤解的人正名。我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對莫言的態度是被誤導的,當大家看到他不遺餘力從事慈善事業的時候,態度也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人心都是善良的,善良需要人與人之間進行傳遞互動。

多幾個莫言這樣的俗人,少幾個上竄下跳的小醜,我們這個社會自然會越來越好。

貪財、好色,一身正氣。

嘴上談錢的人最坦蕩,反倒是那些成天唱高調喊口號的人,貌似比誰都高尚,背地裏的齷齪實則無法直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