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胡佩誠教授的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4

北京大學胡佩誠教授的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4

4,學術腐敗和弄虛作假

科學研究是一個嚴謹求實的過程,來不得半點虛假。但胡佩誠缺乏最基本的科研素養,不顧科學道德。在實驗中弄虛作假。在他的“漂浮療法對大學生注意力的影響”一文中(見附件6),研究者沒有經行嚴格的雙盲對照並且隨意改變實驗觀察組的條件和數目。由於在該實驗設計和實施上存在著眾多錯誤和瑕疵,其最終的結論是不可信和無價值的。在另一篇文章Effects of flotation therapy on relaxation and mental state(見附件7) 則更是粗製濫造,完全違反了科學研究的基本常識。該文在沒有對照組的情況下隻是簡單地測量了幾個基礎指標如心率,肌電圖及某些主觀性很強的心理評分便輕易的得出漂浮治療可以改善心理狀態降低焦慮和抑鬱水平的結論。這篇文章低劣程度完全侮辱了人類的智商。因為,絕大多數人在一個安逸,安靜並有音樂的環境中安臥45分鍾都都會使肌肉放鬆,心率平緩。這是常識。這並非漂浮法所獨具的功能。更惡劣的是,在原始實驗設計中曾經有一個非雙盲對照組,但當文章發表時這個對照組被刻意的刪除了。因為,對照組的數據不支持作者預期的結論。最後,隻能用漂浮前後的對照來演繹一個似是而非卻毫無價值的結果。這種做法常常被國外學者稱為“Data Massage” , 是學術界所鄙視的實驗作弊手段。 從以上這兩篇文章可以看出,胡佩誠缺乏對科學規範的基本尊重。在沒有達到所期待的目標時,他不惜篡改實驗數據和條件魚目混珠,學術造假。作為一名北京大學的博導,教授發表這樣水準的論文實在是他本人的恥辱,也讓北大為之蒙羞。

為了快速的增加論文數量,胡佩誠反複進行一稿多投,一文多發。他多次將一篇論文原封不動的或在題目及內容上略作修改後又用英文發表。如:

“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維持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療效”(侯永梅)《中國心理衛生雜誌》(ISSN 1000-6729,CN 11-1873/R 23 卷第8期,通訊作  者,20098月,p538-542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mnia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Yongmei Hou, Peicheng Hu, +1 author Zhanyu MoPublished in Cell Biochemistry and… 28 February 2014 Medicine

“月經周期對女性與性興奮相關神經活動的調控”《中國性科學》(ISSN 1672-1993,CN 11-4982/R)第19卷第9期,通訊指導作者,20109月,3237,(核心期刊)

“Brain activation evoked by erotic films varies with different menstrual phases: An fMRI study”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ISSN 0166-4328)(朱洵)January, 2010 Vol 206, No.2, 279-285(SCI收錄,IF:3.22)

“性相關視覺刺激對右腦Broca區不對稱性興奮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朱洵)《中國心理衛生雜誌》(ISSN 1000-6729,CN 11-1873/R,)第24 卷第   1期,通訊作者,20101月,73-76,(核心期刊)

Righ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processing of visual erotic information based on fMRI(朱洵) Transaction of Nanjing Univert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EI收錄, IF:    ),March 2010Vol 27, No.1, 112-118, 通訊作者

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工作委員會早在2010年就明文界定: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將同一篇論文(或者是題目不同而內容相似)同時或幾乎同時投給兩家學術刊物同時發表或先後發表。這種一稿兩投或兩發被認定為是有違學術道德的。

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是一個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修養和素質。但是,胡佩誠為了能夠迅速的出人頭地,可謂不擇手段,花樣百出。從他曾經發布的主要論著清單(見附件5)看,他違反該類文本的基本書寫規範和原則,在近一半胡佩誠參與寫作的書名後麵,他刻意忽略主編的名字,也不注明他本人所寫的章節,標題和頁數。而隻是在後麵注上“作者”。通過這種不當署名的方式使他本人成為了該書的唯一作者。此外,他還用所謂作序,題詞,顧問,審校 編委等等名目將他人的勞動成果變成他本人的論著。這實際是一種明目張膽的學術盜竊行為。

除此之外,胡佩誠還有多種快速增加作品數目的方法,比如:(1)自我抄襲法:從胡佩誠的著作清單(見附件5)可以發現,他經常將業已發表的相同題目,相同內容的文章又再次發表在在不同的書籍中並將其表述為他本人的另一個著作。這就是典型的自我抄襲。(2)核心克隆法:此法在胡佩誠的著作清單上也可以經常看到。他常以一個主題詞為核心與相關領域雜交克隆,迅速形成係列。如《XX讀本》就有小學生,小學生家長,小學生老師,中學生,中學生家長,中學生老師,大學生和大學老師8鍾之多。《XX應試指南》則又克隆出臨床醫師,公衛醫師,口腔醫師,臨床助理,公衛助理和口腔助理6鍾。用這種方法使胡佩誠的文章數目如滾雪球般的飛速擴增。另外,胡佩誠的某些著作已經發現有直接抄襲國外作品跡象。筆者將應用最新AI技術經行計算機查重。預計近期會有結果,並將在互聯網上披露

學術不端通常是指學術界的一些弄虛作假、行為不良的風氣。它敗壞學術風氣,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極大損害科學和教育事業的醜惡現象。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新聞出版行業標準(CY/T 174—201):抄襲剽竊他人成果, 偽造篡改實驗數據, 重複發表論文, 不當署名,提供虛假的作者職稱、單位、學曆、研究經曆等信息等等行為均屬於學術不端。在中國著名生命科學家鄒承魯看來,學術上的不端行為還包括不實的自我誇張宣傳和為商業廣告作不符合實際的宣傳等。從胡佩誠曆年來的種種作為可以看出,他幾乎違反了上述所有對學術不端的定義。然而,他能用這些手段在短時間內成為北大教授,博士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實屬中國科技教育界的悲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