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編輯]作為一名反戰活動家,保羅提倡不幹涉主義外交政策和結束美帝國主義。[169]他主張退出聯合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維護強大的國家主權。[170]
在 2004 年橙色革命抗議活動導致維克托·亞努科維奇 (Viktor Yanukovych) 被趕出政府後,保羅指責國家民主基金會在烏克蘭發動了政變。[172][173]保羅支持 2014 年克裏米亞地位公投,[174]為此他被《大西洋月刊》稱為普京的朋友,[175]並反對俄烏戰爭期間的製裁和對烏克蘭的外國援助。[176]
比如在俄烏問題上(摘自維基):
在回應 2014 年初烏克蘭的政治動蕩時,蘭德· 保羅最初表示,美國應該牢記這樣一個事實,即盡管冷戰已經結束,但俄羅斯仍然是一個擁有遠程核導彈的軍事大國。他說,美國應該努力保持“與俄羅斯的尊重關係”,避免采取俄羅斯人可能視為挑釁的行動,例如尋求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或以其他方式幹涉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136]
兩周後,在俄羅斯議會授權在烏克蘭使用軍事力量[137],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下令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邊境進行軍事演習後,[138]保羅開始采取不同的語氣。[139]他寫道:“弗拉基米爾·普京 (Vladimir Putin) 入侵烏克蘭是對該國主權的嚴重侵犯,也是對國際社會的侮辱......普京必須因違反《布達佩斯備忘錄》而受到懲罰,俄羅斯必須明白,如果美國堅持像一個流氓國家一樣行事,美國將孤立它。[140]他說,美國和歐洲盟友可以對俄羅斯的軍事侵略進行報複,而無需采取任何軍事行動。他敦促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製裁,並恢複在波蘭和捷克共和國建造防禦性反導彈設施的努力。他還呼籲美國采取措施製衡俄羅斯對歐洲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的戰略影響,例如取消對在美國進行新的化石燃料勘探和鑽探的限製,同時立即批準有爭議的 Keystone 管道,他說,如果俄羅斯試圖切斷自己對歐洲的供應,該管道將允許美國向歐洲運送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