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開黨派之爭,美國的通脹有四大原因:新冠疫情,貿易戰與供應鏈重組,俄烏戰爭,以及拜登的清潔能源政策

新冠疫情:一方麵是疫情造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大規模產業停擺,另一方麵是美國政府發放現鈔對普通家庭和中小企業予以了大力救助;

貿易戰與供應鏈重建:包括增加關稅、部分製造業回歸、部分製造業轉移產地、重組供應鏈,這些都不可避免要提高產品成本;

俄烏戰爭:最大的影響是石油與天然氣的供應;

拜登的清潔能源政策:在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得益於頁岩油開采技術突破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實現了能源的完全自給並成為了石油淨出口國。拜登上台後,推行比較激進的清潔能源政策,對頁岩油開采造成了巨大的打壓,而其它的清潔能源供應及成本又無法及時跟上,加上上麵提到的三個因素,美國的油價急劇攀升,進而帶動了物價的全麵上漲。後來拜登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放緩了推動清潔能源的步伐,另外還釋放了大量的戰略儲備石油,從而有效地抑製了油價,並因此緩解了通貨膨脹的形勢。

總的來說,在這麽複雜的多事之秋,美國的經濟發展相當穩健,失業率創曆史新低,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要歸功於川普與拜登兩屆政府的共同努力,更是美國民主體製應對危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的體現。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